专家评论丨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摘   2024-11-13 18:25   陕西  


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

黄晨熹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上海市“中国特色的转型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研究员

【来源】

光明网

2024-11-08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近日,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不仅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社会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一系列重要政策的相继出台,社会工作在提升民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焕发出新的活力,开创了“中国之治”新局面。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指引下,社会工作与民生事业深度融合,政策制度日臻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各项普惠民生的举措形成合力,为共创美好生活擘画更加清晰的蓝图。多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有效路径,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团结凝聚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力量,引领群众共同前行。社会工作作为沟通社情民意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让百姓的“金点子”转化为城市治理的“金钥匙”,结出便民利民的“金果子”。在创新社会治理实践中,通过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网络,激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社会治理不断向纵深发展。相关举措与成果,都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为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社会工作要积极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格局中,着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持续完善社会工作体制机制,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优化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

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制

党的全面领导是推动社会工作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制度优势。通过强化党组织的指导作用,社会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开展社会工作,还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统筹协作,完善决策与执行机制,确保政策见真章、有实效。当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工作领域的服务对象更为多元、需求也更加复杂,能够实现跨部门协同工作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完善常态化沟通等方式,提高决策与执行的整体效率。此外,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工作政策框架,助力社会工作的资源整合与标准化管理,为各地社会工作政策实施提供清晰指导,保障社会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行稳致远。



聚焦基层社区,持续推进治理创新,

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

基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单元。要通过探索创新的治理路径,构建科学的治理机制,确保社会工作能够有效满足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可以在基层推广“社区+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发挥三者在基层治理中的协同效应,也可借鉴北京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接诉即办”等创新做法,通过完善社会工作多层级管理,确保民众需求迅速反馈至相关部门,提升基层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基于此,不断强化流程再造,提升社会工作的预防和发展功能,在前期预防和源头治理的过程中化解矛盾,通过专业服务提升个体与家庭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伴随信息化、数字化的飞速发展,技术也成为推动治理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比如,浙江省通过基层智治综合应用系统,实现了数字化治理的全面布局,又依托社会治理中心平台,统筹公检法、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资源,既能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又能保持治理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培育专精人才,提升整体能力,

进一步锻造高质量社工队伍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不仅需要内涵的挖掘研究和载体的修复存续,更需要通过制度性规范化的保障,真正实现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整体性谋划,包高素质的社工队伍是社会治理的坚实基础。制定系统培训计划,提高社工、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全员覆盖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评估与反馈机制、终身学习等方式,使其熟悉政策、掌握技能,为提供高效的社会服务奠定人力基础。与此同时,持续推动社区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建设,可以在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能力标准和社工职业技能等级的前提下,建立双向比照认定机制,推动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技能认证和能力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和专精人才培育同样至关重要。为此,应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支持社会工作领域设立专业博士点,培养高层次的实践型人才;另一方面,探索简化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证流程,通过政策引导,为社会工作从业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渠道。括国家政策的支持、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以及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比如,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从制度层面建立了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二是要加快完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如加快制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历史街区与古老建筑保护条例,避免文化资源滥用或市场无序开发,筑牢历史文化遗产的法治屏障,真正做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三是构建多方协同机制,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比如,在上海举办的“造物十二时辰——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美学展”,复古的火车站变为艺术秀场,观众移步易景,感受非遗美学的“人间烟火”。中华文脉传承发展需要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以及民众的共同参与。政府通过提供政策支持与资金资助来引导方向,企业可以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资金和市场资源的优势,非营利组织可以利用其灵活性和创新性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作出贡献,大众参与则有助于提升传播效能。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社会工作者务必担负起新使命、展现出新作为。相信,在社会各界的携手共创中,新时代社会工作一定能够书写高质量发展的辉煌篇章,以澎湃的活力与动力,让社会治理更高效,让百姓福祉更绵长

来源 | 光明网  

编辑 | 苏启若  

校审 | 党委宣传部  


学习交大
不忘初心,传扬西迁,家国情怀,思想交大,在学习中奋进,在追赶中超越! 西安交通大学官方理论宣传学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