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胡杨·融媒体中心
12月4日,春节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我国已有44个项目列入了非遗名录(名册),总数世界第一。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年年春节喜气洋洋。春节是全球中华儿女最盛大的节日,其文化的多元和习俗的丰富让世界各国交口称赞。2025农历乙巳蛇年即将到来,让我们一起品年俗、享文化,共同欢度“非遗春节”的第一个中国年吧!
年俗一 社火表演
起源于古代先民对土地神和火神的崇拜及祭祀活动,是华夏农耕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一般在正月元宵节期间举办,有的地区从正月初五日开始,延续到正月十五日,也有的地方在每年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举行。每年举办都很热闹,给过年也添了一分别样色彩。
年俗二 买年货
临近春节时,家家都会开始置办年货,不仅为过年做物质准备,更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传递着亲情温暖,凝聚着家庭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景。街道或店面的摊位上会摆满春联、福字、中国结、年画等春节传统装饰品,人们穿梭其间挑选商品,再到瓜子、糖果、坚果等节庆零食,还有丰富多样的肉类、海鲜、蔬菜等食材,皆是采购热门。
年俗三 舞龙舞狮
新年时,舞狮舞龙的队伍会热热闹闹的耍上一番,一来一往,满是对旧岁的告别,对新春的期盼。长长的龙身在人群中翻滚腾跃,伴随着喧天的锣鼓声。同时,家家户户都会燃放鞭炮,共同祈求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
年俗四 燎疳
燎疳是西北地区,尤其是农村广为流传的传统春节节庆习俗。“疳”原指疳疾,古人认为有“疳魔”作祟,燃烧纸剪的“疳娃娃”象征“送疳”,可祛病或防娃娃患疳疾,后演变为祛病避邪、期盼生活红火的节日习俗。甘肃有些地方过年有“燎疳”习俗,正月二十三,人们点燃柴草,男女老少从火焰上跳过,寓意驱邪祈福,来年日子红红火火。
年俗五 抬龙灯
在春节,抬龙灯是一极具特色的民俗表演,红灯表演象征着祥瑞和吉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龙灯表演通常在夜晚进行,点燃蜡烛后,众人游行在大街中亦宛如一条长长的火龙,在大年初一开舞,进入家家户户舞动,为大家送去祝福。抬龙灯习俗不仅是庆祝春节的重要方式,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年俗六 写春联
过春节时,有的人家会直接购买春联,而有的人家会自写对联,不仅体会新年的热闹气氛,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笔墨间,寄托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写出的每一幅春联都承载着对未来的希望。
年俗七 挂灯笼
新年挂灯笼是中国过春节的一项传统习俗,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一是象征喜庆和团圆,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吉祥,圆形的灯笼则寓意着团圆美满。二是驱赶“年”兽,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害怕红色。因此,人们在春节期间挂红灯笼去驱赶这种怪兽,保护家人平安。
年俗八 点面灯
用荞面捏成各种各样的灯,中间插上棉花灯芯,面灯的燃烧预示新一年的凶吉,寓意着驱妖避邪祛病,来年风调雨顺。面灯在黑暗中闪烁,照亮屋子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意味着照亮前程。
年俗九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的晚餐,由来可追溯到古代的驱“年”活动和供神祭祀。这一天,家人团聚,围坐桌旁,共享团圆饭。具有吉祥、圆满、团圆、阖家欢乐等美好寓意,不仅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也是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象征。
年俗十 祈福送灯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傍晚,家家户户会给祖坟送去自制的灯笼,点亮蜡烛,照亮先人回家的路。这饱含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也祈求祖先庇佑新的一年顺遂平安。
年俗十一 逛庙会
人间烟火,“庙”不可言。春节时,中国许多地方的庙会会非常热闹。有踩高跷、扭秧歌等表演,还有各种特色小吃、手工艺品。人们逛庙会祈福、娱乐、购物,感受浓浓的传统年味和文化氛围。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对于春节的习俗
还有很多很多,这也就是春节对于中华儿女的特殊意义
你还有了解哪些春节年俗呢?
让我们用心感悟中华文化之博大,中华文脉之悠远
中华传统节日之魅力吧!
内容来源 | 胡杨·融媒体中心
文稿 | 胡杨·融媒体中心办公室
照片 | 胡杨·融媒体中心办公室
编辑 | 薛靓颖
审核 | 杨宝仁 余明星 赵澳
投稿邮箱 | tlmdxxww@163.com
往期精选
庆祝塔里木大学建校65周年 推进兵团特点南疆特色一流大学建设大会举行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塔里木大学建校65周年升国旗仪式举行
分享塔大 点击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