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始征集成员。对于科研有着极大兴趣,享受创新过程的同学,不妨我们一道,跟随着老师的脚步,一起发现,一起探索,一起创造。
请有意向的同学联系我们,联系方式QQ:3655393146
项目名称:基于深度学习的小样本混凝投药系统智能优化
项目类型:创新训练项目
指导老师:何皎洁
项目简介:混凝自动控制与混凝智能控制较传统的人工控制更能适应常态水源条件下水质净化工艺节能降耗的要求。混凝过程自动控制技术正逐渐应用在净水厂混凝投药过程,以原水流量、pH、浊度作为输入变量的前馈控制策略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基于流动电流检测技术和絮凝过程颗粒特征的反馈控制系统也显示出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存在对水质适应性差和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等缺点。智能控制技术控制准确性高、稳定性强,能够适应不同水厂水源水质的变化,对建立安全高效节能型水厂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课题以大型水厂粗粒度数据为基础,采用箱线图和滑动均值异常数据识别技术的预处理方法,对长短期记忆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XGBoost等算法建立混凝投药模型的效果进行评估,建立小样本数据STD偏移优化的智能投药模型。
成员要求:招募4人,本科3年级为宜,对水处理有一定认识,或对软件操作(metlab等)、建模等有兴趣。
项目名称:荷载与冻融耦合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
项目类型:创新训练项目
指导老师:秦朝刚
项目简介:在“交通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公路交通将承担起重要的运输功能,混凝土路面比沥青混凝土路面更适合重载、低温的使用条件(如国防线路),且造价降低约40%,但材料养生期长、开放交通较迟,大部分混凝土路面未达到设计使用寿命30年。针对高寒冻融环境和重载交通的使用条件,本项目围绕钢纤维混凝土路面耐久性提升技术,采用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高寒冻融环境下钢纤维混凝土路用性能劣化机理,建立钢纤维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计算模型,创新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设计结构,分析疲劳荷载下的承载力退化规律,建立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提出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整体耐久性提升技术。
成员要求:招募人数5人,土木工程、工程造价专业大二、大三本科生,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勤奋上进,善于思辨。
项目名称:基于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固化/稳定化典型重金属污染土试验研究
项目类型:创新训练项目
指导老师:田威
项目简介:采用固化/稳定化材料对重金属污染土进行固化修复对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助力“双碳”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所使用的固化/稳定化材料大多存在改变土壤组成、结构以及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缺陷,因此探索环境友好型固化/稳定化是处理典型重金属污染土的迫切需求。近年来,生物矿化技术应用于岩土工程领域进行岩土介质改良或土壤环境修复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是通过人为添加脲酶催化尿素水解产生NH4+和CO32-,与土体中的Ca2+结合生成具有胶结能力的CaCO3,这些沉淀将松散的土颗粒胶结成整体,从而增强了土体的强度和密实度,达到改良土体的目的。本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大豆提取植物源脲酶,研究大豆掺量、pH和温度等因素对脲酶活性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然后分别选取木钙、氯化钙、乙酸钙与尿素等浓度混合组成胶结液,通过试管试验确定脲酶液和胶结液的最优浓度配比。利用所得配比制备污染土修复剂,以重金属Pb为评价指标,对污染土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并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重金属浓度浸出等系列室内试验,系统分析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对Pb污染土固化/稳定化效果的影响及微观机制,从而实现重金属污染土修复再利用的可能,为黄土地区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以丰富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内容,从而推动我国实现“双碳”绿色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研究价值。
成员要求:招募人数:5人
学生年级:二年级及以上
所学科目:土力学相关科目
项目名称:钢框架—外挂式冷弯薄壁型钢墙体装配式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项目类型:创新训练项目
指导老师:管宇、姚欣梅
项目简介:为推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向高层发展,需将钢框架抗震体系引入到传统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中,形成“钢框架—冷弯薄壁型钢墙体”的新型抗震体系,而内嵌式冷弯薄壁型钢墙体存在连接节点复杂、装配化程度低、无法整片墙体吊装的施工难点问题,故提出钢框架—外挂式冷弯薄壁型钢墙体装配式结构,研发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关键技术,解决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的“卡脖子”问题。
成员要求: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好,有固定时间可以开展科研攻关,对有限元分析模拟感兴趣并愿意学习和实践。
项目名称:耦合腐蚀下的耐候钢本构关系模型研究
项目类型: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
指导老师:卢林枫
项目简介:研究旨在探讨耐候钢在表面化学与大气环境双重作用下的腐蚀行为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耐候钢广泛应用于建筑与基础设施领域,但在复杂环境中,特别是化学药剂和大气腐蚀的共同作用下,其耐腐蚀性能可能受到挑战。研究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分析这些环境因素对耐候钢腐蚀产物形成、腐蚀速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据此建立腐蚀耐候钢的本构模型。研究的意义在于为耐候钢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通过构建精确的本构模型,预测耐候钢在表面化学与大气腐蚀双重作用下的性能变化,从而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型以及耐候钢结构的长寿命设计提供参考,助力耐候钢结构在更苛刻环境中的应用,推动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成员要求:(招募人数、学生年级、所学科目、掌握技能等)
招募人数3-4人,大二或大三年级,熟悉建筑材料、结构试验、材料力学等科目,外语4级以上,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软件学习技能。会编程者优先、了解Ai或机器学习者优先。
建工青年传媒中心
图文丨朱 雨
编辑丨刘东洋
责编丨党马腾
初审丨张连博
复审丨闫可 李宏伟
终审丨马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