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老夫妻在医院旁炸油条,有对夫妻过来借灶,想给患骨癌的儿子做顿饭,老夫妻的做法感动所有人

创业   2025-01-04 01:40   河南  







在生死面前,人们最挂念的,仍是那一口家的味道。2003年,江西南昌的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在肿瘤医院旁的小巷开了一家早点摊,靠卖油条和麻团维持生计。夫妻俩为人真诚热情,赢得了不少回头客。
某天临近上午十点,夫妻俩刚准备收摊。一对中年夫妻推着坐轮椅的男孩走到摊前,欲言又止。万佐成以为他们想买油条,却因为摊子收了不好意思开口,便主动问道:“是想买油条吗?”

孩子的母亲犹豫了一下,小声说道:“大叔,能借您的炉子炒个菜吗?我儿子得了骨癌,这几天老惦记着吃我做的饭。”说完,她的眼眶湿润了。

眼前的情景让万佐成心头一酸。医院周围的病人家属都不容易,而坐在轮椅上的小男孩不过十岁左右,一条裤腿空荡荡的,显然已经截肢。

见夫妻俩满脸期盼,孩子的父亲连忙补充:“我们会付钱的,不会白用您的炉灶。”

万佐成摆手笑道:“不用给钱,你们用吧。我炸完油条就不用灶了,留着火也是空烧。”熊庚香也在旁附和:“随便用,什么时候想做饭都行。”

听到这话,夫妻俩激动得连声道谢。他们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跑遍了几条街,开口问了好几次,都被拒绝。没遇到万佐成夫妇,可能孩子还得等更久才能吃上一顿“妈妈饭”。

热锅烧起,不一会儿香味四溢。看着孩子脸上露出的满足笑容,夫妻俩心中一阵欣慰。从那天起,这家人几乎每天都来做饭。而这样的温暖,渐渐吸引了更多病人家属口口相传。

很快,大家都知道,在医院旁的早点铺里,老板愿意借炉子给病友们做饭。
随着来做饭的人越来越多,早点摊原有的炉子显得不够用了。万佐成夫妻索性自掏腰包,又购置了十套炉具,并承担起额外的煤炭、水电及调味料费用。

家属们感到过意不去,纷纷劝道:“万大哥,您们这样太辛苦了,收点费用吧,不然我们心里不安。”

经过商量,夫妻俩象征性地定了价格:炒菜5角,炖汤1块,仅为覆盖基本开销。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他们不仅不收费,还时常赠送米粥等易消化的食物。

“新人来了,老人走了,又有新人继续来。”万佐成感慨。每天上百人来这里做饭,他们却从没想过将这变成一门生意。

2016年,因物价上涨,费用微调至炒菜1块,炖汤2块5。夫妻俩凌晨三四点起床,检查炉灶后忙到深夜十点,日复一日,甚至连春节也不例外。

2019年,为了让家属们更方便,夫妻俩干脆停掉早点摊,全心守着这间“抗癌厨房”。一年365天,从未间断。

除夕夜,女儿准备好年夜饭接他们回家,老两口匆匆吃完又赶回摊位。看到厨房还开着,家属们又惊又喜:“还以为春节休息呢!”

万佐成笑着说:“只要你们在,我这里就开着。过节了,大家肯定更想吃家里的饭。”

儿女们曾不理解,觉得父母该享受晚年,而不是如此辛苦。熊庚香却说:“比起旅游,看着大家吃上想念的家常饭,我觉得更有意义。”

渐渐地,儿女们也开始帮忙,为困难家庭捐物捐款。这间“抗癌厨房”成了病友们短暂的“家”,有家的味道,也有温暖的希望。
多年过去,来这里做饭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天南海北的病人家属在墙上留下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码,希望能在万一时帮助夫妇俩。

厨房不仅是做饭的地方,也是家属们释放情绪的避风港。有人分享病情好转的喜悦,也有人忍不住倾诉压力。这里的烟火气,安慰了无数颗濒临绝望的心灵。

2021年,万佐成夫妻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却婉拒了领奖:“我们不走,没人看炉火,病人吃不上饭,交给别人我们也不放心。”

社会各界得知后,纷纷献出爱心,捐赠厨具和物资,并对厨房进行翻新。面对焕然一新的厨房,万佐成感慨:“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这间厨房,即使我们不在了,也能一直办下去。”

正如网友所说:“这间抗癌厨房,每一道菜都是爱的佳肴,每一次翻炒都是对生命的尊重。”祝福这对老人身体康健,福泽绵长。愿每个人的身边,都能充满爱与光明。

囯魂
品读智慧人生,给心灵寻觅一片净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