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0岁男孩坐诊看病,求医者人山人海,老中医:他是华佗转世!

文摘   2025-01-24 14:53   福建  

2010年,上海一家中医诊所出现了一幅匪夷所思的画面。

一个10岁的男童端坐医台,熟练地为病人把脉、问诊,几乎十秒就能诊断出病情。

求医者纷纷高喊着“华佗在世”,将门口挤得水泄不通。

这个小中医到底是谁?发生的一切究竟是医学奇迹,还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炒作?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国医班的求学门道之旅·】——»

这个男孩名叫刘尚谦,陪他一起问诊的是他的师父,北京清新中医诊所的所长杨志勋。

他每完成一名病人的诊断,师父都会再问诊一遍,既是对病人负责,也是想检验一下徒弟的学习成果。

令人惊讶的是,年仅10岁的刘尚谦号脉的准确率达到了98%,这样的天分让见多识广的杨志勋都啧啧称奇。


谈起刘尚谦和中医的缘分,还是要从他小时候被称作“中药罐子”说起。

有些小孩天生体质比较弱,只要遇上换季或者天气突然变化,轻则咳嗽感冒,重则连续发烧,让家长们也心力憔瘁,比如刘尚谦就是其中一员。

他在父母的期盼下,提早来到了这个世界,也是因为早产的缘故,刘尚谦的体格一直是家里的“老大难”。


尤其是小孩子治病,很多成年人的药都不能用,怕产生什么后遗症。在医生的建议下,刘尚谦的母亲带着孩子来到了中医疗馆。

没想到几副苦苦的中药喝下去,再配上一些外敷的肚脐膏药,刘尚谦的小毛病开始明显减少了,恢复也快了很多。

这让年仅6岁的刘尚谦萌生了对中医的好奇,他摸着奇形怪状的药材,竟主动开始用母亲教给他的办法查字典,只为弄明白药材的读音、用途。


两年过去,他的热情不减反增,这在小孩子身上是非常少见的。看着儿子这么感兴趣,母亲干脆为他报名了中医世家传人杨志勋先生的清新国医班。

自此仿佛找到了一个出口,刘尚谦在专业的指导下,开始由浅入深地了解中医这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而杨志勋作为我国的著名中医,他最先做的不是给孩子们灌输各种专业名词,反而开始讲中医的历史,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勾起他们的兴趣。


渐渐地,孩子们学会静下心来,更明白“望闻问切”是需要慎重对待的中医诊疗方式,刘尚谦作为当中最认真的一员,成了组织大家的班长。

无论是背药材的用途用法,还是脉象的表象症状,他都能迅速回答出来,表现出乎意料地出色。这样优秀的他自然常常得到老师、家人的夸奖,不免也有些骄傲。

但是母亲的一次意外生病,让刘尚谦第一次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小华佗”闻名·】——»

因为母亲只是流鼻涕发烧,刘尚谦主动摸过脉象也觉得没什么,就按照自己的经验建议母亲买了两盒药店的中成药,觉得很快就能好。

出于对儿子的信任,刘尚谦的母亲也认为没什么大事,没放在心上。然而一个星期了,母亲的症状没有丝毫减轻,反而还加重了。

在父亲的陪伴下,一家人来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身体里有炎症,所以会持续低烧。还好没有拖得太久,不然容易转成肺炎。


刘尚谦心里难受极了,虽然母亲不会怪他,但那种自以为是的轻率让他狠狠长了记性,之后做师父留的功课更是一百分上心。

在正常完成学业的前提下,他会花更多时间在巩固温习上,中医知识更加牢固。这天,杨志勋主动提出:“中医不能纸上谈兵,在征得病人同意的前提下,你可以给人家号一号脉。”

刘尚谦兴奋极了,他一开始小心翼翼在诊所里晃悠,有人见这个孩子着实可爱,就同意让他折腾一下,反正等会也要去找杨大夫看。


“气短吗?”“是有点上不来气。”“这个短在心脉上代表您的心气不足。”

刘尚谦此话一出,不管事实究竟如何,就这个架势和用词都足够让病人们震惊。

但他们更没想到,这个看上去稚嫩的小学生所说的病症,竟与之后杨大夫说的相差无几!


看徒弟这样备受鼓舞,杨志勋也会提出让他说一说应该拿什么药,一般都是正确的,但是在计量上的斟酌,可能就是他和真正医生之间的差距了。

听着师徒一来一回的问答,前来问诊的病人们啧啧称奇,有人出于调侃,有人出于鼓励,“小华佗”的名声开始在外流传。

但实际上,无论是在国医班之内,还是在对外宣传时,从来都是“出于对孩子的鼓励”,一般杨大夫也会感谢病人愿意帮忙。


真正的诊断用药,都是杨志勋一个人根据具体病症决定,不会受到一个没有资质的小朋友干扰,即便他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这也是那么多人愿意找他看病的原因。

央视的节目组早早得知杨大夫开了一个国医班,为传承中医文化而努力,这么有意义的事情肯定值得记录。

于是便做了一个专题节目,讲述孩子们在学习中医过程中感受到的乐趣。谁也没想到,本是一件好事,最后竟徒增了许多非议。


«——【·引发争议,需要反思·】——»

本是小中医的故事,在节目播出后,不知怎的传成了“小神医”。刘尚谦的故事也被放大变形,成了每个人心中想象的样子。

以至于诊所来了很多没有病的人,他们只想看看刘尚谦究竟是不是传说中的“华佗再世”。

面对此情形,杨志勋也非常无奈,他一遍遍解释徒弟并不实际问诊治病,可那些人就是不听,非得说中医就是爱故弄玄虚,张嘴就是不负责任地抹黑。


没办法,刘尚谦只能暂停中医的实践学习,集中精力在学习上。

所幸那些人只是一时兴起,后来见没人理睬觉得没意思,就慢慢地不来了。但是这件事情还是带给了我们一些反思。

作为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土壤的产物,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已成为祖国医学文化的宝贵遗产。


然而时至今日,由于某些没有资质的“民间骗子”,以及思想观念陈旧、带有偏见的群体,导致重西轻中的现象依然存在。

在这样的前提下,将一个不足十岁的孩子推到舆论的风口下,是否有些过于残忍。

医学不是儿戏,更容不得一丝轻率,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往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这不是一句天赋异禀能够随意对待的。


刘尚谦对中医有热爱,更有愿意为之努力的毅力,他没有让人失望,如今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拿到了该有的行医资格。

与此同时,他的故事之所以能被如此重视,也说明近年来社会对于中医药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期待越来越高。

相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会有更多像刘尚谦一样的人投身中医事业,不负热爱,将中医持续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