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在兰州召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永霞出席并讲话。全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现场 李艳丽 摄
会议强调,要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持续深化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向前进。要把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一体学习领会、一体贯彻落实。要自觉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和推进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赋予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厚的历史滋养和强大的精神支撑。要深化学习研究宣传,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中立论答题,为改革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和智力支持;要加强宣传解读和舆论引导,更好凝聚全社会共识,推动形成全社会高度认同改革、积极参与改革、主动支持改革的生动局面。会上,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作了交流发言。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封清云指出,甘肃发展之所以有如今的大好局面,关键是靠改革;甘肃未来要跟上全国现代化建设总体进程,关键也是在改革。必须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价值取向,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力使劲。要紧扣塑造动能优势,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寻求新突破;要紧扣促进守正创新,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上寻求新突破;要紧扣厚植绿色底色,在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改革上寻求新突破;要紧扣强化普惠兜底,在民生领域改革上寻求新突破;要紧扣推进创安创稳,在维护安全体制改革上寻求新突破。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杨映琳表示,要紧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改革破局开路,用“关键一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要找准突破口,抓住关键点,加快破解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三个不平衡,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聚焦小切口,破解大难题,注重“小切口思维”“小切口视角”,用好“小切口、大纵深”的方法,不断把改革向纵深推进。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群众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要凝聚精气神,打开新天地,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秉文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要精准领会精神,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更好推进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更好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更好促进国际合作共赢。要科学把握机遇,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节点,深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畅通经济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黄金期。要积极谋划举措,强化制度集成创新,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强化政策叠加优势发挥,拓展更大开放发展空间;强化大市场融入,优化提升发展格局;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发展效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学军表示,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抓住关键环节,持续推进落实,不断激发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坚持系统谋划,围绕增强市场活力抓改革,把有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制度规定“立起来”,把不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障碍掣肘“破除掉”。坚持因地制宜,围绕积蓄发展动能抓改革,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推进城乡融合抓改革,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强县域行动。坚持合作共赢,围绕扩大对外开放抓改革,深化拓展跨省区交流合作,进一步畅通对外开放通道,积极吸引和扩大利用外资。省社科院副院长、省社科联副主席(兼)陈永胜指出,全面提升我省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要推动治理改革目标向制度化转变,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要推动治理保障向法治化转变,大力推进主动创安创稳,有效防范化解突出矛盾。要推动治理机制向精细化转变,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构建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要推动治理主体向多元化转变,积极发展社会治理各类专业性、社会性力量,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要推动治理技术向数智化转变,深化政务服务中心“最多跑一次”建设,强化“甘快办”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全面建立12345热线“接诉即办”工作机制。要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化转变,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政策导向,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和服务下沉到基层。兰州大学生态学院教授赵序茅表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保护生态环境是甘肃永恒主题和最大责任,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确认识金山银山的生态学含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立“管、护、研”一体化工作机制,维护生物多样性;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构建生态保护市场体系,持续推动美丽甘肃建设取得新突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提供坚实生态保障。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教授郭炯指出,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才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优化教育科技人才集成互促的前瞻布局,既要构建统一的政策框架与良好的制度环境,又要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精准对接三个领域各自的特定需求。构建教育科技人才资源融通的创新生态,建立系统性的要素配置体系和主体协同框架,构建系统性的区域发展格局。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合作交流的创新高地,处理好因地制宜与学习吸纳、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三对关系。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建设大模型教育应用试点,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存刚表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要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有新的突破,正确认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我省应致力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通过激发市场活力、激励创新创业,催生一批中小民营企业,健全和完善民营企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和保障政策措施。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县城城镇化建设,完善和优化县城生产和生活功能,促进人口和产业聚集,并形成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辐射和拉动。
本刊记者 | 李艳丽
编辑 | 魏瑾
审核 | 谢晓春 李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