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返程却突然被告知
航班延误或取消
对方还能准确报出你的
姓名、身份证号、航班信息
……
你要怎么处理?
警惕!
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发布提醒
春节返程期间提防此类高发诈骗
一起来看深圳的真实案例
陈先生接到冒充航空公司客服电话,称航班因故取消,可申领300元理赔及退改签服务。
由于购买机票信息吻合,小李信以为真按照客服提示,准备在支付宝开通企业收款账户权限,但显示无法开通。这时,“客服”便给了小李一个链接,下载视频会议APP(屏幕共享)进行“一对一”沟通。“客服”为防止工作操作不当称公司要求全程录屏留档,诱导小李填写银行卡及密码等个人身份信息,从而实施诈骗。
黄先生接到冒充民航局理赔专员电话,称飞行延误需办理退票改签及500元的理赔服务。紧接着事主在浏览器中输入了对方提供的网址并下载了视频会议app,加入会议室进行屏幕共享。
按照专员提示开通了“银行企业收款权限”,给APP客服发送银行卡号和密码“完成激活”。没一会,事主收到银行卡的扣款短信,恍然大悟已被骗。
每逢假期、年底出行,“机票退改签”类骗局最易出现。这一类诈骗往往抓住旅客出行前行程变动的紧张心理,再加上退款补偿等诱惑,旅客很容易上当。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订票信息,能准确说出受害人姓名、身份证号、登机时间、航班班次等信息。在受害人临出行前,通过电话或短信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人员,骗取信任。
初步取得受害人信任后,诈骗分子谎称飞机故障、恶劣天气等原因造成航班延误或取消,需要受害人改签或退票,并主动提出给予赔偿金,诱导受害人下载视频会议类App或指定的软件。
以“转账验证账户安全”“转账确保理赔通道畅通”等借口,通过屏幕共享等方式,套取受害人银行卡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后转走资金,或用话术诱导受害人转账等完成诈骗。
接到各类客服信息或电话并涉及到财产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
不下载屏幕共享软件,不开通屏幕共享及录屏功能。
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扫陌生二维码,不将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透露他人。
来源:深圳大件事、福田警察
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编辑:李紫晴
校审:施冰冰、周浩桦、孙研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