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报广东专辑刊登对张鉴来和李晓群的专访及作品
乐活
2024-11-02 08:57
广东
中国摄影报“广东专辑”采访了广东具有代表性的几位摄影人,中山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鉴来、理事李晓群是其中的两位。2024年11月1日出版的《中国摄影报》第13版“湾区一体”刊登该报记者李白对张鉴来和李晓群的专访及摄影作品。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文化底蕴深厚。从早期的沙龙摄影到如今的当代艺术探索,从记录城市变迁到展现人文关怀,摄影家们用镜头捕捉着大湾区每一个动人的瞬间。而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更为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便捷通道。港澳与广东摄影界的交流便捷通达,实践成果斐然,摄影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同时,实现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合作,有力推动了大湾区文化交流传播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摄影正以蓬勃之势,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将大湾区各地紧密相连,见证大湾区一路走来的每一次华丽蝶变。本期公众号特转载中国摄影报记者李白对张鉴来和李晓群的专访及作品,希望通过他们的作品和他们的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到摄影的魅力,体会到广东这片热土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脉动。中山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鉴来深知深中通道这一世纪工程对家乡的深远意义。自深中通道开工,他前往拍摄的次数已经记不清了,有时甚至“常驻”在工地附近直击一线,记录下不同时间的建设场景。为求最佳拍摄效果,张鉴来不辞辛劳地在建设工地周边探寻合适的拍摄点。他曾乘坐工人的工作船,经一个多小时的航行,抵达伶仃洋大桥主桥在海上的生活区,深切感受建设者们艰苦的生活状态。还有一次,他与影友一同前往猫道(施工平台)拍摄,影友因畏高不敢下去,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在猫道间穿梭,捕捉工人作业的精彩瞬间。经多次摸点,他发现距离深中通道几公里的大尖峰、马鞍岛恒大悦珑湾楼房顶以及马鞍岛海岸等地是相机拍摄的理想位置。而对于无人机拍摄而言,马鞍岛及横门一带则独具优势。然而,拍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在中山拍摄,光线较为复杂,上午多为逆光,下午则转为顺光,这对光线控制要求极高。在构图方面,相机拍摄受限于机位的选择,难度较大。而无人机拍摄虽在构图上更为灵活,但也存在问题。为克服这些困难,他积极尝试多种方法,多拍选优,同时注意防止镜头抖动导致的影像模糊。在拍摄车流时,他巧妙运用慢门拍摄技巧,在无风的情况下,将无人机速度控制在2秒左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张鉴来秉持“用心记录美好生活,用影像诠释精彩人生”的摄影理念。他认为,自己作为70后,见证了半个世纪中国的发展变迁,如今更有责任用影像展现深中通道的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腾飞。海上潮起,华灯初上,巨龙蜿蜒。在张鉴来看来,这个“超级工程”是建设者亲手缔造的“星光大道”。《深中大动脉》 张鉴来摄
30余年深耕医学影像领域的李晓群,退休后将更多精力投入摄影。深中通道这一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成为他镜头中的焦点。在他看来,重大题材是纪实摄影的灵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深中通道则是这一宏伟蓝图中的璀璨明珠。在中山见证并记录如此壮举,是摄影人难得的机遇。5年多来,李晓群边拍摄边学习,先后60余次深入深中通道施工腹地,向技术人员和建设者了解工程设计特点、施工难度、工程进展,精准记录了中山大桥合龙、第一片和最后一片混凝土箱梁的海上架设等重要节点的建设过程。为了捕捉最佳光影效果,李晓群曾5次在船上过夜,无数次在不同时段、不同气候条件下,从高空、海上、船上驾驶舱、工人宿舍等多个视角,全方位记录深中通道的建设过程。无论是面对传统节假日的欢声笑语,还是特殊天气下的艰难施工,他都持之以恒,不畏艰辛地拍摄和记录。从海面到空中,从桥塔之巅到桥梁工地,从雨中匆忙的午餐到工棚里的温馨聚餐,李晓群的摄影时间跨度长,拍摄范围广、难度大,全面而细致地呈现出一组厚重的纪实摄影专题。《弄韵丝竹天地间》 李晓群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