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创新局、市商务局、市委金融办、市市场监管局分别向企业宣讲进一步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企业技术改造扶持政策、积极推动训力券普及应用、支持企业国际化布局政策等15项助企惠企政策措施。
市发展改革委:
共享城市发展“增值收益”
搭建民营企业腾飞“舞台”
搭建推介项目对接平台、助力民营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一步降低物流仓储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成本……市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民间投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从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加大民间投资项目融资支持等四个方面,为深圳的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搭建起腾飞的舞台。
轨道交通领域计划重点推介深南高铁、深汕铁路等项目;
港口配套领域计划推介深圳港大铲湾港区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北段)、深汕国际物流港汽车滚装码头等项目;
原水工程领域计划推介深汕引水工程等项目。
2025年中央预算内资金将继续在现代产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等领域加大资金支持,符合投向领域的企业都可按程序申报;此外,深圳正积极储备一批新的民营企业项目申请超长期特别国债,帮助企业获得资金支持。
目前,深圳已建立港深专业机构一张清单,聚焦涉外法律服务、跨境金融、物流供应链、财税咨询等民企开拓国际市场亟需的服务领域,分门别类梳理形成港深300余家专业服务机构清单,为民企提供专业服务支撑。
深圳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维持在11%左右,低于全国(约14%-15%)平均水平。接下来,将系统谋划出台一批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工作举措,切实解决好全社会物流降成本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满足实体经济和市民群众的迫切需要。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强化政策供给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宣讲会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重点宣讲了3项重点政策,包括企业技术改造扶持政策、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项目以及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政策等。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部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居全国城市“双第一”
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榜首
今年初以全国第一的成绩夺得“三星级”中国软件名城称号
去年底,深圳出台《深圳市关于新形势下加快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若干措施》,从投资支持、平台建设和示范奖励、要素保障、工作组织等四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措施。此外,今年3月还出台了《深圳市关于推动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及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探索建立“保险+补贴+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多维度政策支持,破解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的各种障碍、壁垒,构建创新产品应用的良好环境,加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研发、应用、提升。
市科技创新局:
实施“重研”规划 推动成果转化
宣讲会上,市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从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和认定概念验证中心和小中试基地、加速AI服务共享等方面宣讲政策举措,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全市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认定资助,畅通企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深圳积极开展概念验证和中小试熟化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申报工作,对于符合申报条件且依托单位为企业的载体,按照不超过申请单位经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的前两个年度扣除各级财政资助资金后实际投入的服务费用的50%予以支持,相关资助最高可分别达到500万元、1000万元,推动更多创新载体落地并有效赋能成果转化。
市商务局:
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国际化布局
提升全球市场“含深度”
深圳秉承开放与创新的理念,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和举措,多部门、多维度、多渠道精准发力支持企业发展。在宣讲会上,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从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及参加境外展会等方面宣讲政策举措,鼓励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出台相应政策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展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业务,给予“真金白银”支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强风险抵抗能力。
鼓励深圳企业在发达国家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等重点市场参加重点展会,支持组展单位组织企业参加境外展览重点支持项目,加强深圳优质产品推介,对于境外展览重点参展企业给予50%的展位费资助。
市委金融办:
金融活水滋润中小企业雨林
建立更加精准高效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构建更加完备有效的企业上市培育机制。深圳市委金融办剑指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破制度瓶颈和行业梗阻,让金融活水充分滋润深圳中小企业雨林。
“星耀鹏城”上市培育行动。深圳建立与证监会的专项沟通协作机制,加快企业注册、备案进程;加强上市后备资源挖掘和梯度培育,已有2820家企业纳入拟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约占广东80%;推进信用报告代替无违规证明改革,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一件事一次办”;在企业上市当天提供地标建筑亮灯宣传服务,提升企业上市荣誉感。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建立中小企业海外知识产权援助机制
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也是国际贸易的“标配”,随着企业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快,企业遭遇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和诉讼明显增多。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标准建设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深圳分中心;为进一步拓展工作网络,今年深圳还在德国法兰克福设立了深圳首家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为深圳市企业拓展欧洲市场提供属地化的服务。
目前,深圳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完善的应对处理机制,建立了覆盖事前、事中、事后“五位一体”的海外维权工作体系,随时准备着为企业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应对指导。
深圳税务:
以“五个全力”护航扶持深圳企业发展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着力为企业和企业家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构建最好创新生态、提供最优公共服务。
深圳税务部门贯彻落实税务总局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把支持企业和企业家作为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服务措施、提升服务质量,为广大企业家放开手脚谋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提供了优渥的税务土壤。
落实落地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输送更多真金白银。“快准稳好”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添动能;
持续改革创新税收服务,让企业办税更便利、更省心。大力推进“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全城通办”改革,目前已有超过90%的事项实现网上办、147个事项实现全城办;
护航市场给与企业成长呵护,促进税务执法规范化建设。积极打造海关税务转让定价协同、国际税收事项事先裁定等制度“工具箱”,有效稳定企业政策预期;
积极推动共建共享共治,多部门联动助企发展。“一企一策”解决涉税难题,与市工商联合作开展“春雨润苗”、“民企话坛”行动,实施“银税互动”,截至10月底,全市小微企业“银税互动”贷款余额近800亿元,较好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深圳法院:
打好司法助企组合拳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是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深圳法院去年以来先后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条、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20条,聚焦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司法保护专项行动,打好司法助企组合拳,以实际行动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全市法院持续优化涉企产权强制措施,建立企业基本账户识别、保全措施必要性审查机制,依法支持合理保全置换申请;
依法采取“活封”“活扣”措施150件,涉及金额3.09亿元;
快速处理企业纾困申请和保全异议460余件,准许保全置换220余件,涉及金额26.24亿元。
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着眼破解知识产权维权“周期长”问题,实施“速裁+快审+精审”三梯次审判模式,技术类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保持全国大中城市最优;
着眼破解维权“赔偿低”问题,依法严格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累计判赔金额达4.18亿元。
一是设立各类涉企纠纷调解平台,如设立金融、知产、劳动争议等涉企纠纷调解室(调处中心),以“专业诉前调解+在线司法确认”促进纠纷前端化解。
二是推动涉企纠纷专业化解,引入商协会、商事调解组织参与调处涉企纠纷,诉前化解包括涉企纠纷在内的各类纠纷28.8万件,显著降低解决纠纷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
强化督促履行与和解,通过执行前通知、提醒方式,督促有清偿能力的企业主动履行债务,督促和解成功700余件;
支持企业修复信用,为主动履行债务的被执行人修复信用3.2万次;
及时兑现企业胜诉权益,先后开展拖欠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账款,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清理等专项执行行动,执结案件1.5万件,执行到位97.2亿。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下一步,全市法院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坚决落实“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部署,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努力以高质量司法助力民营企业在法治化轨道上高质量发展。
市工商联主席、朗华集团董事长张春华:
企业家始终与深圳同心共荣、互相成就、双向奔赴
“感谢市委、市政府连续六年在‘深圳企业家日’期间,为我们提供政企沟通平台,营造尊重、理解和关爱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感谢市直部门把我们民营企业家当‘自己人’,倾心服务企业;感谢我们的企业家扎根深圳,深耕深圳,一起见证日新月异的发展!”
11月1日,在第六届“深圳企业家日”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宣讲会上,市工商联主席、朗华集团董事长张春华代表全市企业家发言时一连说了三个感谢。
张春华向全市民营企业家发出倡议:
一是坚定发展信心。要察势而行、顺势而动,学好用好惠企政策,抢抓机遇拓市场,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二是弘扬企业家精神。要继续保持敢为人先的锐气,敢于投资、敢于创新、敢于试错,甚至敢闯无人区,推动产业创新,让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三是扎根深圳,走向世界。始终与深圳同心共荣、互相成就、双向奔赴。瞄准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让更多“深圳企业”“深圳产品”“深圳品牌”享誉世界。
采写|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沈勇 闻坤 何泳 段琳筠 邹媛 吴亚男 吴徐美
摄影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何龙 刘钢 孙迪
海报 | 肖敏
编辑|秦天
审读丨杨渝嘉 张雪松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