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丨唐玄宗诏封焉支山

旅行   2024-11-16 19:20   甘肃  

到了大唐盛世,焉支山一度被称为神山。

公元754年,唐玄宗李隆基封祀天下名山,他把焉支山看作雄镇甘凉的神山,便诏封焉支山神为宁济公,即天下安宁、匡时济世之意,时任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奉旨建宁济公祠,后称钟山寺。由时年28岁的河西节度幕府掌书记杨炎作《大唐燕支山宁济公祠堂碑》,以示纪念。

碑文首先写了焉支山的悠久历史和地理特征:“西北之巨镇余曰燕支,本匈奴王庭。昔汉武纳浑邪,开右地置武威、张掖。而山界二郡之间,连峰委会云蔚岱起,积高之势,四面千里。阳崖有柏之材备干革,阴壑有坚刚之璞化五兵。”概括它因水草丰美、宜于畜牧而对周、秦的重要作用“维人气雄,其畜多马。虏得拟制阴国,主天街。周以之兴,秦以之霸。”然后叙述了西汉时期,骠骑将军霍去病在此击败匈奴,建立了不朽功业:“汉得之以断右臂,却南牧。”继而叙述了唐玄宗诏封焉支山神、哥舒翰祭祀焉支山的经过:“维唐百有十载,贲元化之纪,息金革之虞-天子登神宫,勒金版,将复义于群岳,告成于昊苍。议夫此山,天合气以正秋方,地与神以主西国。俾蚪螭者为师为旅,貔虎者为妾为臣,不在于巨灵乎!其封神为宁济公,锡之盘带,备厥礼物,诏邦牧太子保哥舒公,卜吉日筑祠于高麓之阳。每岁盛秋,以笙镛之器,锜釜之品,率封内以望之,索群神以会之。亚旅师氏,旄头弩牙,金鼓七校,车徒十万,从飨于庙庭,大阅于山外。所以因天界以崇圣功,乘地险而恢远略也。”最后发出感慨和赞美。

作为边关要塞焉支山,之所以在唐代受到特别的敬重,除了地势险要,地理位置重要,应该还有一种依仗西汉霍去病的武功军威,从而威慑西域、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焉支山也因此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形象。
释:此段文字首先描绘了位于西北边陲的焉支山(燕支山)作为古代匈奴王室所在地的壮丽景象,以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即位于武威与张掖两郡之间,山高水远,地势险要,资源丰富。接着,强调了该地区因水草丰美、适宜畜牧而对周朝和秦朝兴起与称霸的关键作用,说明这里丰富的马匹资源对于古代军事力量的增强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随后,文章转至西汉时期,提及了骠骑将军霍去病在此地与匈奴的决战,并大获全胜,这一胜利不仅削弱了匈奴的势力,也确保了汉朝西北边境的安全,被形容为“汉得之以断右臂,却南牧”,即切断了匈奴南下侵扰的能力。最后,文章追溯至唐朝,特别是唐玄宗时期,对焉支山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唐玄宗不仅诏封了焉支山神为宁济公,还赐予丰厚的祭品,并命令太子太保哥舒翰在吉日于山麓之阳建造祠堂,以供奉和祭祀山神。每年秋季,皇帝还会率领官员、军队,携带乐器、察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旨在祈求国泰民安、边境安宁,并通过这样的仪式展示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权威。综上所述,这段文字通过历史与神话的交织,不仅展现了焉支山作为自然地理与战略要地的双重价值,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统治者对于边疆稳定国家强盛的追求与努力。
提示声明

1.金张掖旅游微信公众号内容文章旨在宣传张掖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因条件所限,转载前无法与所有权利人联系授权,可能出现部分原创图片或文字未署名,请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私信“金张掖旅游”微信公众号或致电:0936-8681209,我们将及时删除。

来源:山丹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编辑:陈帆

终审:山丹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金张掖旅游
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信息发布平台,旨在为游客、文化旅游企业提供张掖文化旅游权威信息咨询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