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即将结束,券商扎堆展望2025年A股投资机遇。
11月以来,包括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光大证券、开源证券、招商证券等公司在内的至少11家券商举办了2025年度投资策略会。
从各大券商的研究观点来看,2025年市场存在诸多积极因素。中信证券新任总经理邹迎光发表了“站在起跑线”的主题演讲。华西证券更大胆提出“新质牛2.0”概念。中金公司则认为市场中期底部可能已过,2025年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望整体好于2024年,结构性机会进一步增多。
2025年GDP有望实现5%增长
对于明年的宏观形势,券商首席宏观分析师普遍认为,2025年,美国经济或将“软着陆”、通胀重燃、降息节奏偏缓;中国经济或将加快改革、重启循环、走出低通胀。
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表示,2025年预计政府将综合运用多种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预计赤字率将会明显抬升至4%,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速将由负转正至5%以上,持续近两年的社融下行周期也有望终结。我国经济增长预计呈现“U”型,实现5%左右增长。
结构上,政府将继续推动对稳民生和促消费的支持力度,改善收入预期,带动有效投资,扩大国内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面临潜在加税风险的出口或将成为主要的增长拖累,但我们认为国内政策将有充足空间应对外部挑战。
海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梁中华表示,展望2025年,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尤其是外部不确定因素或仍较大。面对压力,预计国内政策会继续迎难而上,积极发力。预计202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有望定在5%左右。我国中长期经济有很大潜力,但短期需要提振需求。
A股或将进入慢牛行情
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A股或将进入慢牛行情,A股估值已修复至正常区间,后续取决于政策力度能否符合乃至超出市场预期、经济数据能否好转、企业盈利能否修复。债市方面,充裕的流动性仍将持续利多债市,偏弱的实体融资需求则可能边际好转,放大利率波动风险。黄金则长牛在途,机遇大于风险。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求索认为,今年底至明年初仍处于政策发力的关键窗口期,预期变化或将对估值修复节奏产生影响,中期市场表现取决于业绩拐点确认和回升弹性,估值驱动向业绩驱动切换的过程也难免波折。
在经济周期供需再平衡过程中,李求索预计明年企业盈利增长虽可能仍低于名义GDP增速但整体有望好于2024年,自上而下估算2025年全A/非金融盈利同比分别为+1.2%/+3.5%,改善拐点有望在2025年中左右出现。结构上,随着更多行业供需矛盾缓解,盈利预期逐步好转,A股的结构性机会有望较今年进一步增多。
海通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吴信坤认为,展望2025年,居民及长线机构配置力量将推动资金面改善,增量政策落地推动宏观、微观基本面改善,A股延续上行趋势。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预计,2025年A股将经历一轮年度级别上涨行情。信用周期、宏观价格、A股盈利在2025年都将迎来周期上行的新起点。
信用周期方面,化债加码落地,帮助地方政府与企业轻装上阵,撬动新一轮信用周期上行;宏观价格方面,政策落地起效,全国地产分批分区止跌回稳,2025年下半年国内物价有望温和回升;A股盈利方面,信用与价格修复,A股2025年下半年将迎来新一轮盈利上行周期。
仍是主线
对于2025年的配置主线,券商普遍看好科技成长板块及红利资产。还有一些分析师看好并购、市值管理等主题方向。
秦培景认为,在马拉松行情中,绩优成长、内需消费、并购重组将成为三条重要赛道。
等待发令枪方面,核心城市房价企稳和信用周期上行是重要信号;绩优成长方面,关注预期强化的自主可控主线(半导体设备、材料、零部件、信创),以及技术驱动的新兴产业机遇(AI终端、智能汽车、商业航天);内需消费方面,观察政策落地后的效果,配置从必选消费(消费互联网、乳制品、大众餐饮)逐步拓展至可选消费(餐饮供应链、酒类、人力资源服务、酒店);井购重组方面,聚焦产业整合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电子、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
光大证券预计,2025年,市场风格将在均衡与成长间摆动。行业配置上,建议关注盈利修复及高风险偏好品种两条主线。其中,盈利修复主线重点关注内需偏消费方向,如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社会服务等;高风险偏好品种主线关注高贝塔行业补涨(医药、食品饮料、基础化工、有色等)、高盈利预期行业(TMT(科技、媒体和通信)、军工等)及主题投资(政策支持类主题,如并购重组、市值管理;科技类主题,如AI产业链、自主可控)三大方向。
李求索指出,我国部分产业基本面历经多年调整,产能有望在政策引导及产业自身趋势下走向出清,景气回升产业明年有望逐渐增多。结合投资者风险偏好改善,过去3年的投资理念可能面临调整,赛道研究、景气投资有望逐渐回归。
在李求索看来,明年或应该关注四条主线:1)景气成长:关注估值持续收缩、基本面预期有望迎来出清拐点的成长产业,或者受到政策支持和AI产业趋势催化的领域;2)韧性外需:明年全球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关注潜在冲击相对小、外需韧性强的领域;3)新型红利:高股息公司结合现金流及股息率配置,新视角关注食品饮料等泛消费领域;4)政策支持:关注并购重组、破净修复以及地方政府化债等应对确定性高、持续性较好的政策及资本市场改革对相关领域的影响。(CIS)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