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箭军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1发洲际弹道导弹
【新京报】9月25日8时44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1发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准确落入预定海域。此次导弹发射,是火箭军年度军事训练例行性安排,有效检验武器装备性能和部队训练水平,达到了预期目的。中方提前向有关国家作了通报。
【荣茂观察】
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太平洋海域成功试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这一重大事件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此次发射距离上一次向太平洋发射洲际导弹已有44年之久,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战略意义。
从战略层面来看,此次发射是对美国的有力震慑。在当前国际局势下,美国在金融等领域不断出招,甚至试图在中俄周边制造战乱以维持其自身利益。中国此次发射洲际导弹,向美国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即中国有足够的实力维护自身核心利益,不会任由外部势力干扰国家的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同时,这也展示了中国在硬实力领域为经济复苏保驾护航的决心。
从技术层面分析,此次发射可能是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也有可能是处于定型关键阶段的东风-51。东风-41作为我国新一代车载移动式洲际弹道导弹,具有强大的作战能力,最大射程14000公里,可携带多枚热核弹头,命中误差小,综合作战能力超越俄罗斯同类导弹。而如果是东风-51,其性能将更为先进,最大射程可达16000公里,有效载荷突破2吨,携带分导式弹头数量更多,毁伤和突防能力大幅提升。当然,也有说是东风-31AG的,毕竟从外形看不像东风-41。
不管怎么说,型号不重要,关键是这体现了中国在战略核力量发展上的持续进步和创新,更是向世界彰显了中国拥有战略核力量且随时能战。与美俄相比,中国在洲际导弹发射试验方面相对低调,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战略核力量薄弱。中国是唯一可以做到机动中发射的,且发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美俄都做不到,只能停下机车,校正、接收卫星信息,再发射。
如此一来,便凸显了中国战略核力量的可靠性。之前俄罗斯的“萨尔马特”和美国的“民兵”洲际导弹都曾遭遇过多次失败,而中国此次发射的成功与前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充分证明了中国战略核力量的技术成熟和可靠性有保障。
总之,中国此次发射洲际导弹是一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行动,既展示了国家的实力和决心,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此次发射让外界清楚认识到中国有足够的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任何试图挑衅中国底线的行为都将面临严重后果。
最后,再说一句,现在中东巴以冲突外溢,伊朗不成器,俄罗斯不争气,当次关键时刻,龙哥亲自出马撑场子,这一招像极了当年老人家的“只打蒋舰,不打美舰”,有力地声援了中东人民反帝反霸的民族解放战争!
二、澳智库发布“亚洲实力指数”排名:印度首次超日本,美国和中国分列第一和第二
【环球网】澳大利亚智库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22日发布“亚洲实力指数”,对亚太地区27个国家和地区的实力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综合实力方面日本被印度反超。美国和去年调查时一样居首位,中国第二。据报道,美国在8个领域中的6个领域排在首位,远超其他国家。中国在“外交影响力”和“构建经济关系”领域排在首位,在“军事实力”方面逐渐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荣茂观察】
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的年度评估报告,揭示了亚洲地区的复杂实力格局。报告宣称美国虽仍占据头号强国地位,但中国的崛起已势不可挡,尤其在经贸和外交领域。
这项评估颇为全面,涵盖国防、网络、文化、经济、军事等多维度。美国在多数领域依旧领先,但中国在亚洲的外交和贸易关系上已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军事方面,中国的快速追赶不容小觑。
对这份报告,我们该怎么看?实际上,这种排名游戏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美国的全球军事和文化霸权在亚洲依然具有压倒性优势,中国的持续崛起也是不争的事实。但问题在于,这种实力的对比是否对我们有现实意义?我们真正关心的不是美国在榜单上领先几项指标,也不是中国在外交上的多点开花,而是如何解决自身发展的核心问题。
简单地说,实力的积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尽管美国确实在亚洲拥有深厚的军事和文化根基,但它的霸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中国的崛起也不是一种“短暂现象”,从“一带一路”到亚投行,从RCEP到与东盟国家的多边合作,中国正在编织一个更有深度的经济与地缘网络。
对于中美两国而言,真正的重点不是谁在什么指标上领先,而是如何在竞争的同时学会共存。毕竟,全球化带来的相互依存已经让两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紧密交织。只盯着谁的“影响力”更大,恐怕最终只是徒增焦虑。与其纠结于榜单的高低起伏,不如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说到底,实力的增长是一个自然结果,而不是需要刻意追求的目标。在中美关系的长跑中,谁更能把控好内外局势,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博弈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三、伊朗态度巨变,新总统还是迈出了这一步!
【环球时报】当地时间24日,伊朗新总统佩泽希齐扬首次参加联合国大会。他在会上表示,伊朗准备与世界大国合作,结束与西方的核僵局。佩泽希齐扬说:“我们准备与2015年伊核协议的参与者进行接触,如果协议中的承诺得到全面、真诚的执行,就可以就其他问题展开对话。”报道称,伊朗希望看到美国放松对其经济的制裁。
【荣茂观察】
近期,伊朗在国际舞台上的态度出现了大幅度转变。从伊朗自身的角度来看,这一转变有着多方面的考量。
首先,伊朗一直面临着美国的长期制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当前形势下,伊朗认为解除制裁、实现经济发展是当务之急。通过向西方释放友好信号,伊朗试图为重启伊核谈判创造有利条件,以获得解除制裁的机会。
其次,伊朗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政治势力和利益诉求。强硬派、温和派和改革派之间的角力使得伊朗在外交政策上需要谨慎平衡。佩泽希齐扬作为夹在中间的总统,其表态很大程度上是在执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意志。同时,伊朗也需要根据美国大选的结果来调整策略,在不同的可能性之间寻找最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路径。
不过,伊朗的态度转变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俄罗斯对伊朗的表态感到不满。伊朗过去曾向俄罗斯提供军援,如今的转变让俄罗斯媒体认为伊朗想要“脚踩两只船”。另一方面,西方舆论对伊朗的诚意也持怀疑态度,认为伊朗只是为了解除制裁而示缓。伊朗在国际舞台上陷入了“两边不讨好”的尴尬局面。
尽管如此,伊朗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大幅度转向。伊朗内部强硬保守派势力依然强大,他们对与西方的接触持谨慎态度。此外,伊朗在地区事务中也有着自己的利益考量,如解决巴以问题等。伊朗需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谨慎处理与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关系。
总之,伊朗态度的大幅转变是其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的一种战略选择。伊朗试图在经济发展、地区事务和外交关系中找到平衡,以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既然外界认为伊朗新总统是“改革派”,那伊朗就改给大家看。如何改?用伊朗的话来讲,就是拥抱大国。大国自然是中俄美欧。因此与西方接触后再与王部长会面,就在情理之中了。
四、中国文具非洲热:双减政策下的出海新机遇
【综合新闻】近年来,中国文具产业在面临国内多重挑战的背景下,积极寻求海外发展的新路径。据统计,过去一年我国文教办公用品出口额达到了380亿美元,其中非洲成为我国文具、教育用材、办公用品增长最快的地区,年均复合增速高达67%,2024年非洲文具行业总营收更是超过了22亿美元。这一数据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市场逻辑和未来趋势?
【荣茂观察】
首先,国内文具产业面临的三重挑战不容忽视。出生率下滑导致的社会少子化效应、中央“双减”政策的持续贯彻以及文具制造产能过剩,使得国内文具市场供需压力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文具企业纷纷选择出海,寻找新的增长点,而非洲则成为了他们的重要目标。
为什么非洲能够成为中国文具企业的新宠?原因有三:一是非洲人口众多,且出生率高企,众多国家中出生率都突破了40,相比之下中国仅为10.5,这意味着非洲市场拥有庞大的潜在消费者群体;二是非洲正踏上教育快车道,小学入学率已超过80%,即使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也在大力投资教育,这为文具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是非洲本土文具制造能力有限,高度依赖进口,这为中国文具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非洲市场的这些特点,不仅为中国文具企业提供了出海的新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今天的非洲,拥有大量的年轻人口和劳动力、庞大的市场和消费需求、富集的资源和本土所不具备的制造能力,这些正是中国目前诸多过剩行业所需要的。因此,中国文具企业的非洲之旅,不仅是一次市场开拓的尝试,更是一次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契机。
展望未来,中国文具企业为我们很多其他类型企业出海树立起一个标杆。
-----------------------
觉得不错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