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不起王勃,一生“高开低走”,却写下一首诗,短短40字,豪情万丈,令人血脉偾张

文摘   心灵鸡汤   2024-10-05 22:06   福建  



杨炯,字令明,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这四位才子在唐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作品不仅才华横溢,更以敢于突破前人束缚、勇于创新的精神著称。


然而,在这四位才子中,杨炯的性格尤为耿直、恃才傲物,他的一生更是被后世评价为“高开低走”。


他十二岁即举神童,待制弘文馆,十七岁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少年得志,才名远播。这个起点足以让人望其项背。


但是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在弘文馆待制了十六年,却未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拔。最终在盈川县令任上去世,这样的结局相对于他早年的辉煌来说,确实令人唏嘘。


据《旧唐书·列传一百四十·文苑上》记载,杨炯曾对初唐四杰的排名表示过不满。他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这句话也足以显示出他对自己的才华有着极高的自信,同时也对排在王勃之后感到羞耻。

正是这样一位性格鲜明、才华横溢的才子,写下了这首令人血脉偾张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短短40字,却豪情万丈,将边塞的艰苦环境、战士的英勇无畏以及作者的爱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开篇两句,便以烽火燃起、军情紧急的场景,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紧张而充满战斗氛围的世界。


西京,即长安,是唐朝的都城,也是杨炯心中的圣地。


然而,当烽火照亮西京的天空时,杨炯的内心却无法平静。他深知,这烽火不仅意味着战争的来临,更意味着国家需要他这样的热血男儿去保卫。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接下来两句,杨炯以牙璋辞别皇宫、铁骑直捣龙城的壮举,展现了自己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决心。


牙璋是古代调兵的符信,凤阙则代指皇宫。

杨炯手持牙璋辞别皇宫,率领铁骑直捣龙城(敌人巢穴的代称),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他的勇敢和决心,更彰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在战场上,杨炯又描绘了另一幅画面:大雪弥漫,使军旗上的彩画都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着隆隆的战鼓声。


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战场的艰苦环境,更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最后两句,杨炯以豪迈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壮志豪情。


他宁愿做一名百夫长去冲锋陷阵,也不愿意手握笔墨做个书生。


这种选择不仅体现了杨炯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更彰显了他敢于挑战自我、勇于追求梦想的勇气。


回顾杨炯的一生,虽然他的仕途并不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顺利,甚至可以用“高开低走”来形容,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却是有目共睹的。


他的《从军行》不仅是他个人才华的展现,更是初唐四杰这一群体精神的体现。


文章看到这里,记得右下方+在看+分享,您的认可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


猜你想看:

史上最“消极”的一首唐诗,仅4句,人人都能倒背如流
这首词被誉为“一词压两宋”,是中学课本最该全文背诵的一首词
历史上最神奇的一首古诗,顺着读是天亮,倒着读却变成天黑了

诗词墨香阁
每日分享精选诗词,与君共赏诗词之韵。于此,感悟人生之美好,共享世间之芳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