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评述:容嬷嬷的小黑屋

教育   2024-12-30 07:02   山东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件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评述提示

容嬷嬷的小黑屋,虽然只有几平方米的封闭空间,但它却承载了封建时代对个体意志的驯化功能。在《还珠格格》里,“小黑屋”并不只是单纯的囚禁场所,而更像是一种“行为矫正装置”——容嬷嬷用鞭子和针,让“犯错者”迅速从肉体和心理上屈服。

从当代社会来看,虽然没有小黑屋这种物理意义上的惩罚空间,但权力的运作依然存在。办公室的监控摄像头、家庭中的道德规训、学校的“最后一排”——这些现代版的“小黑屋”都在提醒我们,规训的核心在于塑造一个“听话”的个体,而不是仅仅去惩罚一个“错误”的灵魂。容嬷嬷的小黑屋虽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那些无形却无处不在的规训逻辑。

如果把小黑屋比作一个压迫性空间,那么容嬷嬷就是这个系统的“人工智能”。她用“专业精神”执行令主子满意的权力命令。在她面前,情感是多余的,所有的行为都被“效能至上”的原则所支配:你犯错,我惩罚;你服软,我放行。俨然是一个古代版的“算法”,用无情的逻辑运行,却从不质疑自己所服务的目标

容嬷嬷的小黑屋也体现了这个权力体系的脆弱性:正是因为上层掌权者没有办法直接实施压迫,所以需要容嬷嬷这样的“执行者”和某个具体空间来代劳。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个强权统治背后都有无数个“容嬷嬷”,而当体系崩塌时,这些执行者往往被最先牺牲

我觉得容嬷嬷和小黑屋其实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小黑屋的恐怖需要容嬷嬷去完成,而容嬷嬷的“权威”需要小黑屋的暗无天日去加持。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封闭循环,让每一个被囚禁其中的人都不寒而栗。可以说,小黑屋是恐惧的容器,而容嬷嬷是恐惧的制造者。

或许在当下,“容嬷嬷”不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社会舆论、算法推荐,甚至是内化于心的“完美主义”要求。我们以为自己自由选择了人生的方向,但实际上可能早已被困在无形的小黑屋里,成为另一个“紫薇”。

从这个意义上说,容嬷嬷的小黑屋并不仅仅属于《还珠格格》。它是每一个时代权力阴影下的缩影,是每个人在成长路上必须面对的心理牢笼。我们无法选择是否被关进小黑屋,但或许可以选择用什么方式走出来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评述空间

即兴评述一点通
深度解读世界,畅享即兴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