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悠然见南山——黄河设计院“深圳西丽水源工程”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记

文摘   2024-12-21 13:51   河南  

文丨齐欣然  焦 伟 禹聪颖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景来红(右四)带队现场开展技术咨询

40余年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南海之滨的广东省深圳市以“敢于吃螃蟹”的精神实现了飞速发展。如今,人口众多、产业密集、经济发达的深圳,本地水资源匮乏,长期以来依靠东深供水工程、东江水源工程从市外引水入深。如何更好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全市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成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以西丽水库至南山水厂原水工程(以下简称“西丽水源工程”)等为代表的核心工程是深圳同步建设深圳境内配套工程体系、构建覆盖全域水源至水厂的输配系统的有力实践。


2019年8月,黄河设计院中标西丽水源工程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在深圳市委、市政府与建设单位深圳市原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水公司”)的有力领导下,西丽水源工程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部(以下简称“项目部”)与参建各方相聚鹏城,一路劈波斩浪、“掘进”南山,为唱响新时代深圳“春天的故事”、为“深”情密织大水网写下生动的“黄河注脚”。


山海之间 向新而行




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北部的西丽水库,碧波清幽,水平如镜,宛如一颗晶莹澄澈的明珠,镶嵌在南粤大地,这如诗如画之地,正是西丽水源工程的起点。


西丽水源工程采用深层隧洞方式从西丽水库输水至南山水厂,全长5.327千米,施工内容涵盖1条5.3千米长的输水隧洞、1座取水口、3座竖井、1座提升泵站,工程规模130万立方米每天,属Ⅱ等大(2)型工程,总投资12亿余元。项目建成后,将为南山水厂及其扩建工程提供原水,以满足前海合作区、后海片区及留仙洞总部基地片区未来新增用水量,这是现阶段深圳市南山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黄河设计院承揽的首个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也是深圳市水利行业首个采用该建设管理模式的工程。”黄河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西丽项目首任项目经理耿波说。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概念。


“全过程工程咨询核心在于‘1+N’,‘1’代表项目综合性咨询,‘N’指根据项目具体需求提供的各项专项咨询服务。西丽项目采用项目统筹管理+(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环境影响咨询+水土保持服务+智慧建造及创新创优)服务管理模式,项目管理团队对工程项目策划、前期、实施、验收移交、保修、竣工决算等全过程实施管理。与传统模式相比,该模式在节约投资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有效规避风险、减少投入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耿波介绍。


“为适应国家建筑业改革创新的需要,原水公司在西丽水源工程创新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试点,借助黄河设计院突出的资质、经验和专业人才技术优势,探索水利行业工程建设管理新模式,在深圳市乃至广东省水利行业都走在前列。”原水公司副总经理鲁伟说。


对原水公司与项目部而言,这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尝试。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跨越细分行业和多个专业,涉及面非常广。在具体的政策执行和监管层面,其服务模式、能力、标准与责任界定等方面还缺乏明确规定,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


万事开头难,但总有人要走在前面。


“这里是开放性的深圳,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深圳,要将最先进的管理思路运用到我们的项目上。”这是黄河设计院项目部的初心使命和庄严承诺。秉持“客户利益至上、诚信服务至尊”的企业价值观,黄河设计院从资源调配、团队组建、方案策划等方面选优配强人才队伍,组织水利、地质、造价、测绘、环境、安全等专业20余名精兵强将,经反复打磨,最终交出一份清晰完善的项目策划书,明确了管理思路、标准和目标,为项目部开展后续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重要支撑。


报批报建 用心用情





“报批报建”是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项目落地实施的关键要素。受原水公司委托,项目部对西丽水源工程的用地报批和项目报建,从策划阶段的可行性研究直至最终竣工验收、交付,均进行全过程管理。


西丽水源工程提升泵站用地与南山水厂扩建工程为同一宗地块,需共同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022年10月,南山水厂二期利用现状土地办理了开工备案手续,计划在完成用地手续划拨后直接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实际上,由于用地划拨一直未能完成,未取得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致使这一地块难以施工。为确保工程进度,项目部一方面积极协调当地执法部门,以泵站选址意见书为依据保证施工;另一方面持续跟进规划部门完成南山水厂扩建工程新增用地入库手续,最终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报批报建过程中,类似的困难、阻碍还有很多。


西丽水源工程穿越广深高速、平南铁路、深圳地铁5号线和13号线,涉及14处既有和11处规划交叉线位,报批报建工作周期跨度长,涉及交通、电力、燃气、用水、通信等16家单位,对外沟通协调工作量巨大,且时间紧迫。


俗话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项目部从千头万绪中捋出思路,成立“报批报建专项工作组”,编制《报批报建工作手册》,提前对接相应审批部门,充分了解、研究现行政策与审批要求,厘清34项审批手续间的逻辑关系。


“结合工程实际,项目部将碎片化、零星化的工作内容系统化,从项目立项、可研、初设、施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等不同阶段总结梳理出一套系统完备、逻辑清晰的项目审批流程图。这种工作模式不仅赢得了深圳市水务局的高度认可,成为业界的范例,并被广泛应用于该局所属的其他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西丽全咨项目部执行经理彭万军说。


2019年11月14日,深圳市政府审议通过选址方案及规划设计条件研究报告;2020年12月30日,深圳市发展改革委批复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2年8月30日,完成工程开工备案……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项目部实行报批报建手续清单化管理、台账式落实,建立“一事一清单、一日一反馈、一周一调度”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项目部已完成36项报批报建工作中的32项。


“掘进”南山 克难攻坚




“党建+TBM技术交流”主题党日活动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


盾构机,全称盾构隧道掘进机,被称为“工程机械之王”,是隧道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装备,一种用于软土软岩隧道,另一种用于硬岩隧道,又名“硬岩掘进机”(TBM)。


西丽水源工程是国内城区首台使用敞开式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的工程,拥有国内城市最深的大直径TBM工作井,深度超过80米。该工程包括深圳市第一条深层输水隧洞,隧洞开挖直径5.4米,埋深达51米至201米,途中下穿深圳城市中心区的水库、地铁、高架、铁塔、水管房屋等共24处建筑物,下穿过程中,微小震动或地层位移都可能对地表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造成影响。因此,TBM施工必须科学、精细和严谨。


从2019年工程立项,到2024年12月TBM成功突破3000米大关、完成总掘进里程的63%。让我们来看看在推进这项民生工程、水利工程中,工程项目部经历了怎样一场艰苦的鏖战?


“早期对‘可研’开展咨询时,勘察设计单位推荐隧洞掘进采用2台双护盾TBM施工方案。黄河设计院多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认真分析,结合对比院里承担的兰州水源地、龙岩万安溪引水工程TBM的设计经验及实施效果,建议将原施工方案改为1台敞开式TBM独头掘进。在确保施工工期、质量的前提下,节约建设投资约8000万元,方案得到了实践检验与参建各方的一致认可。”耿波说。


“西南号”TBM


2023年9月26日,“西南号”TBM从1号竖井始发掘进,先利用它们的“牙齿”——旋转刀盘,“啃碎”岩石,再通过它的“肠胃”——皮带机,将碎岩输送到洞外。


高硬度花岗岩、易发生皮带侧翻的连续300米小半径转弯、存在涌水等风险的断层破碎带……为应对这些影响TBM掘进的不利因素,项目部提前对接构筑物产权单位,加强地面及洞内沉降观测,引入机器人自动化监测技术,实时掌握变形量、变形速率。项目部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做好工序衔接、设备维保等工作;每周组织各参建单位召开TBM工效分析会,后方专家与参建单位加强分析研判,充分利用地质补勘、超前预报、掘进参数调整、加强支护等手段……


截至目前,TBM穿越期间地铁累计最大沉降均控制在1.0毫米左右,远小于规范要求的控制值10毫米,整体穿越项目运行平稳,安全可控。


数字赋能 “智慧”支撑





临近年末,在西丽水源工程1工区,高耸的龙门吊升降腾挪、有条不紊,而在“幕后”的办公室内,龙门吊的起升高度、大车运行偏斜、环境风速、操作指令等信息在该项目智能建造平台上一目了然,工作人员通过该平台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为龙门吊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西丽水源工程是深圳市水务局第一个运用BIM正向设计,采用BIM+GIS建设管理平台建设的水务工程。”原水公司西丽水源工程项目经理王海说。


为让工程建设变得更“聪明”,实现“建造”向“智造”的飞跃,项目部与参建单位打造智慧建造平台,将BIM、GIS、IoT(物联网)技术融合,在手机“移动端”实时掌握施工动态,在“大屏端”借助BIM模型对施工现场进度、质量、安全、设备、人员管理等进行全方位管理,在“电脑端”完成日常业务、项目管理线上化办公,有效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


负责BIM智慧建造及创新创优管理的西丽全咨项目部副经理范娜丽对此深有体会:“以施工设计为例,设计出的平面图较为抽象、专业,只适合专业技术人员使用,而BIM技术可以将抽象的平面图变成准确的施工设计现实,直观清晰。”


项目部利用BIM模型辅助施工组织设计,提高图纸会审效率,方便技术交底,进一步辅助施工管理,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可视化、信息化和系统化管理,从而实现提高施工质量、管理升级、降本增效、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的目标。


西丽水源工程项目先后获得2020年第三届“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金奖、2023年全国“智水杯”BIM应用大赛全生命周期组金奖、第三届“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及BIM应用大赛二等奖、深圳市第七届智能建造创新应用奖一等奖等荣誉。荣誉的背后,是黄河设计院充分发挥BIM技术优势,在前期对西丽水源工程BIM专业工作进行专业策划,明确管理目标,梳理管理工作内容、要点及流程,协助设计单位完善优化设计方案的“智慧”支撑。


科学管理 精益求精





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安全生产为前提。


“我们策划在安全体验中心内为水利建筑施工人员量身定制VR体验区,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知识教育、技能模拟训练、应急演练等体验服务,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西丽全咨项目部总监陶杰说。


管理网格化,工作才能精细化。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要求,项目部与施工总承包单位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实行三级网格化管理,按照“全面覆盖、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动态管理”的原则,以“小网格”发挥“大能量”。开工建设至今,该项目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守牢了安全底线。在2023年深圳市水务集团质量安全年度综合评比中,西丽水源项目从100余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夺得第一名。同时,该项目斩获“2023年广东省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深圳市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优良工地”等多项殊荣。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生态精品工程,是参建各方的共识。


12月的一天午后,一位头戴安全帽、皮肤被烈日晒得黝黑的年轻人在取水口及1号竖井来回踱步巡查,他就是西丽全咨项目部副总监杨鸽。“1号工区施工范围在西丽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水质保障与环保要求很高,在围堰施工前就要做好过滤带及拦污栅。”他说。


记者环顾取水口,只见钢板桩做成的双排围堰将西丽水库与施工区隔离开来,施工场地干净整洁,秩序井然。为守护碧水蓝天,项目各工区均设置围挡与外界分隔,实现施工扬尘在线监测,对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一律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在运输水泥等易飞扬物料时用篷布严密覆盖,在易起尘作业面全部采用湿法施工……“花园式”的工区尽显工程之美。


从这里启航,众人划桨开大船。黄河设计院始终秉承“团结奉献、务实创新、高效卓越、开放共赢”的企业精神,与参建各单位通力合作,将“平安、优质、生态、快速、智慧”理念融入水务工程建设全过程,为打造西丽水源精品工程而不懈奋斗。


西丽水源工程竣工通水指日可待,那时,一脉清流将通过深埋地下的“长龙”一路向南,穿过高楼林立的城市,直达数千米外的南山水厂,滋润南山城区的千家万户。


(图片由黄河设计院提供)


END


编辑丨胡霞

美编丨左梦晔
审核丨项晓光



黄河网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权威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