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合唱训练理念及方法问答
中老年合唱中的普遍性问题
(2)因气息短促,使声音无法得到气息稳定而可持续性的支持—乐句短并长音颤抖;
(3)因长年自由歌唱而形成自己的歌唱习惯——音色个性化;
(4)因未经过系统的音乐学习而缺乏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段——音色、音量不可变;
(5)因多年的方言习惯,使咬字吐字不清晰——咬字吐字不规范;
(6)因合唱知识了解不够,缺乏韵母统一并保持意识——歌唱韵母不经意的变动;
(7)因缺乏气息保持与支撑意识,自然的形成“气多唱强,气少唱弱”习惯——每遇句尾必渐弱;
(8)因缺乏歌唱手段,演唱高音时往往会喊唱、挤唱或躲唱——遇高音非喊既躲;
(9)因缺乏音乐基础训练,调性概念不清晰——不关注歌唱音准的精确性(满足于基本音级差不多准,并恐惧变化音的出现);
(10)因合唱理念问题以及和声与作品织体、结构等知识的缺乏,不关注合唱作品整体效果的塑造与维护——缺乏合作意识(合唱艺术的最关键所在)。
解决老年人歌唱的气息支撑力问题
(1)规定若干具有一定长度的乐句,要求每个团员必须用一口气完成整个
乐句。同时要求句首至句尾用气均匀,在“纵、横统一”的前提下保持声音稳定而舒缓。收声换气不急促,并在保持句尾韵母歌唱状态下从容换气,从容再起声,以同样方法继续唱下一乐句。这一练习的价值在于句首和句尾(句首起声时因气息充足,容易声硬。句尾收声前因气息不足又缺乏支撑,容易声衰)。
(2)用弱起渐强的方法演唱长乐句(难度大于一个长音值的渐强练习),以强化所有团员在气息不足情况下的歌唱支撑能力。
(3)结合长音或长时值和弦音(也可以是两三个和弦的和声连接)的渐强练习。
(4)同时不可忽略在歌声“较强”状态下的渐弱练习。在气息的支撑和控制下有表现的渐弱(一定要区别于因气息不足而衰弱)。在合唱艺术中有表现的渐弱比渐强更不容易做到。
改变中老年合唱的“亮、强、硬”问题
改变“老年腔”问题
提高中老年合唱的声音表现力
(1) 重点针对男女高声部在实用高音区开展“用足假声”的集体训练。
(2) 倡导并督促团员在集体训练之外,独立学习、体验、巩固。
(3) 基于之前的成果,在实用高音区开展两个力度层次保持“张力”的声音训练。根据团员的掌握情况,适时开展保持“张力”前提下的三到四个力度层次的声音训练并巩固之。
(1) 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团员明确“全声”、“半声”的含义和实际效果。
“全声”是“近景”,“半声”是“远景”。既同一近景的“远景头”。
“全声”是“原声”,“半声”是“回声”。“半声”是“原声”在远处的再现。
(2) 整体以一部、二部或四部形式,用同一首练习曲(不可过长,不超过四小节)在不同的音区开展“全声”与“半声”的比较练习,同时结合相关作品的实践练习。
(3)倡导、督促团员开展自发性练习,以巩固训练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