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周年缅怀丨红岩烈士——丁地平

文摘   2024-11-28 17:49   四川  


11月27日,是丁地平烈士牺牲75周年,成都英烈特此推出《红岩烈士——丁地平》,缅怀英烈。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在即,国民党反动派仓皇逃跑前纵火焚烧了渣滓洞男牢房,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屠杀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的“一一·二七”大惨案,来自双流被囚禁在此的共产党人丁地平英勇就义。




01

从小立下大志


丁地平原名丁志诚,1911年2月出生于原双流县籍田镇,少时聪慧,由家族资助一半学费送他到成都协和中学读高中。入学后,丁地平各门功课成绩均名列前茅。他在学习的同时开始关心时局,“九一八”事变后和同学们走上街头参加爱国运动,寒假回家又在家乡宣传抗日救国思想。这一行为被族长指责为“不务正业”,停止了对他的学业资助,勒令丁地平父亲叫他回家务农。

回到家的丁地平一边教私塾,一边卖菜,和农民在一起交朋友。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了解到了农民的苦难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及旧军阀的残暴。他立志要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为了表明自己的志向,他把自己的名字由“志诚”改为“地平”,从此以后,丁地平这个名字跟随了他一生,而他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这一理想。

02

积极投身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金陵大学在籍田创办农业补习学校,丁地平入校半耕半读,毕业后留校任教,结识了中共党员、籍田小学教师苏世沛。在苏世沛的指导下,丁地平刻苦研读马列经典著作,于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农校教员身份,在仁寿、彭县、华阳等地秘密传送《新华日报》、宣传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组织了一个又一个“读书会”,帮助识字不多的青年农民读书识字。他也逐步成长为籍田地区党组织负责人。

1946年秋至1947年夏,籍田地区久晴天旱,地主豪绅垄断粮油市场贱买贵卖、囤积居奇,导致农民苦不堪言。在此背景下,丁地平领导群众开展“抗丁抗粮”运动和反饥饿斗争。

1947年农历7月21日,起义正式开始。战斗中,丁地平腹部受伤。战斗结束后,伤势严重的丁地平并没有同起义队伍一起转移,而是留在籍田秘密养伤。

1947年10月初,丁地平伤愈后化名苏传汀,和刘丹等人在资中修路时领导民工罢工,继续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革命斗争。


03

狱中坚持斗争


1947年11月底,丁地平经川康特委负责人批准,经其表侄何凤楼介绍,到重庆国民党中央医院工作。他在医院组织“互助同盟会”,为重庆解放时保护医院财产不受敌人破坏奠定了基础。

1949年5月21日,丁地平被敌特逮捕。5月23日被押入国民党长官公署二处,受尽酷刑,宁死不屈,敌人把他转到白公馆监押。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到监狱。丁地平和狱友罗广斌、王朴、刘国志深受鼓舞,当即在监狱内自制了一面五星红旗,小说《红岩》的故事原型即来源于此。他们约定等到重庆解放那一天,打着这面五星红旗冲出狱门迎接胜利。

但是,丁地平没能等到黎明到来那一刻。1949年11月,国民党布置了对渣滓洞、白公馆的大屠杀计划。11月27日,丁地平壮烈牺牲。



线上祭扫


扫描下方二维码线上祭扫丁地平烈士

来源:成都英烈

成都市双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成都市双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