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马云曾多次公开表达过一个观点,说未来几十年,制造业都没办法带动就业了。
他认为,机器会取代大部分机械的工作,人工智能一定会让机器人取代很多人就业。
如今,这一观点正在变成现实。
被冲击的,不仅是制造业。市场上越来越多工作,正在逐步被AI取代。
现在的AI上能引用素材生成学术论文,下能听清需求畅写营销文案,堪称全能。学生们用GPT写的论文拿了A+,早已经是老黄历。
你在格子间里当牛马,它帮你收集数据作对比,分析财报拉报表。
鼠标轻轻一点,AI就把表格画好了,还直接标明了各项数据的来源。
你想当自媒体博主,AI也能捏出全套身份,随时随地,一键换装,一条龙包办视频照片。
万一接了广告,AI还能帮你模仿不同平台的文案风格,分分钟把甲方拿下。
想要搞文化创作,AI眨眼间为你写诗。
什么“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到了这里都成了可被量化的数据。
无论多荒谬的主题,都能被解构为意向。
还有那些,摄影画画写小说写剧本。
感觉我们想不出,没有AI做不到。
以后读者也不用为催更发愁了,毕竟AI高产到你一辈子只看这本小说都追不完连载。
就连搞公关的,也被AI迎头赶上。毕竟AI发力起来,感觉比很多专业公司情商更高。
于是就连上面的大佬们,都乐此不疲地开始用AI写致辞和讲稿。智能秘书,挥之即来。
感觉现在谁没几个AI,都不好意思行走江湖。
难怪新闻说,文科正在消亡。
原来活都让AI干了啊,还干得又快又好,那未来确实就不需要这么多人复制粘贴了。
当然,AI没有被局限于此。除了文科范畴,那些理科、工科的工作,也被拿捏了。
它现在给人写代码,像模像样。你直接把代码贴进去,人家就会很耐心地给你改错。
继阿尔法狗打败人类棋手以后,又有人工智能默默参加了国际级别的编程竞赛,获得了超过了一半人类程序员的好成绩。
这程序员圈到底还是让AI混进去了。
再看医学领域,AI的发挥也令人吃惊。论文证明,GPT4的诊断正确率高于人类。
稍微一琢磨,就发现很有道理。
医生看病是根据症状判断,看检查数据对应病因,类似大数据搜索,恰好是AI的强项。
自动驾驶更是遍地开花。
以前大家都觉得AI只会替代那些最简单的工作岗位,但事实证明大部分工作AI都足以胜任。
效率比大多数人还要高。
搞不好以后,我们出门坐车,碰到的是AI驾驶;去医生看病,遇到的是AI医生。
这不是说AI一定十全十美。
实际上,它不需要完美,只要比普通人类强,就足够抢到饭碗了。
毕竟人类所谓的“创新”,更多时候是复制粘贴前人的经验,而现在AI,正凭借自己超神的算力、极快的迭代进化能力,更快地完成创新。
02
那么,一个古老的问题再度浮现——工作都被AI干了,我们还能干嘛呢?
马云也早就给出了答案。服务业一定会成为未来就业的主要来源。
虽然人们持续在开发AI的新用法,教导它如何为人类提供情绪,或者服务。
比如,用和AI聊天替代定期的心理辅导,或者干脆直接找AI谈一段跨越次元的恋爱。
反正它真的情绪稳定,不会带给你多余的烦恼,反而会充分给告白充盈你的心灵。
但有些东西,是真实的人才能赋予的。
就像AI恋人,总是无法提供体温和拥抱。
说通俗些。
炒菜机做的菜,和大厨在灶台上炒出来的菜,吃起来口感肯定有差距;而机器绣出来的花,和人工绣出来的花,有着不同的定价法则。
尤其,当我们被铺天盖地的AI客服气得上蹿下跳、投诉无门时,一个活生生的、能沟通的真人客服,已经赢在了next level。
因而虚拟偶像的风头慢慢过去,回过神来,人们意识到自己爱的还是真人。
所以现在,恰好是那些网红啊主播啊,收入最高,赚钱最快,别的行业都在走下坡路。
很典型的,靠小红书直播翻红的董洁。
之前一直被夸直播间氛围好,分享很真诚,状态很松弛,特别像朋友在聊天。
试想想。
同样的东西,同样的宣传词,换成AI或者机器人来输出,是不是就冷冰冰的,没有温度,一点想买的欲望都没有了?
这才是AI目前的极限。
所以说AI从来不是万能的,那些情绪、体验和服务化的东西,是机器未必能够替代的。
03
即便如此,AI带来的冲击依旧存在。
按照这样的节奏继续发展下去,我们将会进入一个物资过剩、生产力过剩的时代。
机器能提高生产,但无法创造消费。
可是商品社会,商品生产出来是为了消费的。没人消费的话,要那些产品有啥用呢?
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
消费是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一环,如果消费不行,势必会影响经济增长。
经济疲软,公众消费意愿就会更低,大家只能把钱存起来,不愿意花出去。
另一边,老板们投入生产但赚不到钱,没办法发工资,员工没能力消费,东西更卖不出去。
同时,工厂开始降本增加,失业的人越来越多,消费欲望也随着降低。
不消费,货币就不流动,经济就继续低迷,大家对未来的预期更差,就更不想消费。
结果可想而知了。
04
实际上,中国目前正在迈入这样的阶段。
中国工业现在属于全球领先水平,2023年制造业占全球的35%,超过三分之一。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这些领域,保持着稳健而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对外出口额也实现了稳定增长,长期保持着贸易顺差。
最典型的,如汽车。
然而,虽然中国制造几乎卖到了世界各地,国内经济反而略显低迷。
就是因为大家都不爱消费了。
中国实际个人消费占GDP的比例为45%,总消费占GDP的比例为55%,几乎全球倒数。
又加上产能过剩的问题,现在国内好多东西都在降价,因为不降价根本卖不出去。
比如车市,今年超过195款车型降价。
“今年前八个月,常规燃油车型平均降价幅度达到11%,纯电动车型降价幅度高达15%。”
有车企还反过来倒逼供货商,要求他们也降价10%,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可以说,如果车价没有下探到一定标准,品牌根本没资格和客户谈性能、体验和质感。
更细微的,如数码家电、美妆快消,市场也都不怎么好,各大品牌都在降价。
今年11月,化妆品类零售额同比下滑26.4%,是近五年所有月度数据的最大跌幅。
海关总署给出的数据,11月份我国进口化妆品金额为87.2亿元,同比减少9.1%。
05
注: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商业洞察无关。如因作品内容存在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商业洞察联系。
------------------------------------------- 销售与管理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关注并留下您睿智犀利的评论吧
亲爱的粉丝们,我们会从评论区随机精选用户赠送书籍,今日赠书《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架构》。
介绍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能力提升的问题,从系统的视角,将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纵向分解为责任线、能力线、目标线、资源线和改进线,将组织层面战略目标对应的日常要求落实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部门、岗位、薪酬、绩效、招募、培养等具体动作层面。横向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能为牵引,通过组织发展、人才发展、文化发展三条主线,将散落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耦合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以矩阵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承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高各模块的专业价值。
销售与管理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关注并留下您睿智犀利的评论吧
亲爱的粉丝们,我们会从评论区随机精选用户赠送书籍,今日赠书《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架构》。
介绍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能力提升的问题,从系统的视角,将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纵向分解为责任线、能力线、目标线、资源线和改进线,将组织层面战略目标对应的日常要求落实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部门、岗位、薪酬、绩效、招募、培养等具体动作层面。横向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能为牵引,通过组织发展、人才发展、文化发展三条主线,将散落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耦合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以矩阵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承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高各模块的专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