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于《中国建设报》11月28日第2版
城中村改造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民心工程,也是提升城区品质、促进产业转型、完善社会治理的发展工程。今年以来,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探索出一条城中村改造的新路子。
因势而谋抢机遇
开福区快速响应、精准对接、分类施策,全力谋划部署城中村改造工作。
全面摸清底数。由开福区城市人居环境局牵头,组织市、区平台公司和相关街道深入全区城中村一线开展调查,按照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三类项目开展调查摸底,分类摸清符合城中村改造条件的项目114个。
突出规划引领。区分轻重缓急,按照“推进一批”“研究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片区战略规划、总体设计,实现“一片区一规划、一村庄一方案”。
科学谋划项目。严格按照改造范围和标准,加强项目策划包装。以金霞新城为主,选取实施条件成熟的项目形成了首批改造计划及项目清单。2024年全区纳入城中村改造项目计划15个,含4个专项借款项目、10个农民安置房建设项目和1个整治提升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达17.26亿元。
应势而动强保障
开福区实行区领导和区直部门联点、相关部门参与的机制,形成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加强学习借鉴。组织区直部门、街道和市、区平台公司负责人进行资金申报和项目包装培训。分管副区长带队赴北京、合肥考察学习城中村改造经验做法,助力开福区改造工作加速推进。
合理铺排计划。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城中村改造工作研讨会,抓好政策解读并结合开福区实际,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时段部署实施城中村改造,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城中村改造工作专班,健全了一系列工作机制:
一是多级联审会商机制,建立“申报专项借款项目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区财政投资估算联审——市土委会审议”的项目平衡评审机制,严格把关,严谨决策。二是多频调度协调机制,建立月调度、季讲评、按需协调的调度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难点问题。三是多维信息报送机制,组织和参加城中村改造工作调度会20余次,通过城中村改造信息系统更新项目进展情况30余次。
顺势而为推项目
开福区通过向上争取、区级投入、社会募集,力争资金来源多元化、改造效益最大化。
注重品质升级,提升“城”的功能。紧紧围绕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将有限的空间通过“腾笼换鸟”引进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城乡一体化,真正实现城中村改造产、城、人共赢,推进片区产业升级、品质提升和能级跃升。近年来,完成城中村改造项目17个,有效补齐了公共配套设施等民生短板,显著提升了城中村的人居环境。
形成示范效应,响应“人”的需求。始终以“让群众拆得放心、住得安心”为目标,按照“精心谋划、合理布局、精准安置、高效推进”的原则统筹推进农民安置房建设。抓新建开工,按照年度建设任务,关键节点细化到月,重点任务压实到人,全力推动项目开工。抓项目建设,以“开工即冲刺”的状态,严把质量和安全关,2024年所有在建项目平均提速3~6个月。抓项目分房,按照“竣工即交房”的目标,加快项目分房交付,确保安置回迁工作顺利进行,2024年全区新建安置房6551套,提前完成任务,面积超60万平方米。
统筹发展和安全,严守“安”的底线。聚焦解决农民安置房小区消防安全问题,近两年共铺排17个农民安置房小区公共安全提升工程项目,涉及单元栋2032栋、居民4663户,建筑面积129.23万平方米,切实消除公共安全隐患,增强群众居住安全感,让安居有福成为“幸福开福”的厚重底色。
开福区将继续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深入研究土地政策、融资模式以及社会资本参与等重难点问题,努力提升城中村居民的居住品质和生活环境,共筑幸福新生活。
来源│中国建设报
点击分享告诉更多人
记得点赞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