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上午,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圆满完成预定的各项任务,在安徽大剧院胜利闭幕。
天地春晖近,日月开新元。
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合肥胜利闭幕。6天时间里,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以心系“国之大者”、聚焦“皖之要事”、回应“民之关切”的责任担当,以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建真言、献良策、凝共识、聚合力,为安徽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时,带着使命与真言;归时,满怀信心与憧憬。返程路上,代表、委员们步履坚定、壮志满怀,美好安徽的生动图景跃然心间。他们发出共同的心声:要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按照省两会部署要求,快马加鞭干,使劲往前赶,决胜“十四五”、奋进新征程。
勇于“跳起来摘桃子”
省两会精心擘画了2025年安徽发展的宏伟蓝图。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全省上下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使劲往前赶,“跳起来摘桃子”,努力争取更好结果,赢得更多“刮目相看”。
“身处安徽,我越来越能感受到‘使劲往前赶’的压力和动力、鼓点和脚步声,也更期待为安徽‘使劲往前赶’贡献一份力量。”省人大代表、萧县县长朱新华说。消费和投资的相互促进,有助于扩大内需。朱新华表示,下一步,将统筹好提振消费和增资扩产“两个关键”,为“往前赶”注入动能。把提振消费作为重中之重,紧跟国家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机遇,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和“以旧换新”等活动为抓手,加大消费券发放力度,带动实体消费和大宗消费。同时,把增资扩产作为关键之举,紧盯政策性资金支持方向,加快招引落地一批成熟度高的“金娃娃”项目。
创新是安徽的金字招牌、金色名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下好创新先手棋,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这让我们看到了安徽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与光明前景。”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育才表示,创新的核心是人才,他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国际前沿科研领域与新兴产业需求,培养具备多领域知识融合能力的创新人才。加快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优势资源,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联合攻关,让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我深刻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区域发展的关键。作为一名网络科技公司的创业者,我们正置身于时代变革的洪流之中,既面临严峻挑战,也拥有前所未有的转型契机。”省政协委员、阜阳市掌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飞说,“参会归来,我将紧密结合地方实际,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同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网络科技公司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为智能发展注入新动力。”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省两会对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价值转化关注较多,尤其明确要高水平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全面推行省级林业碳票制度等,这令我倍感振奋。”省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副院长张龙娃说,安徽作为林业大省,在林业碳汇领域先行先试,已成立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服务平台、实施了首笔林业碳汇线上交易等,探索了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回去后,将继续立足岗位和专业优势,围绕林业碳汇形成机制、固碳树种选育、林业碳计量与监测技术等开展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通过发展林业碳汇,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加快打造生态强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发展黄梅戏文化,支持安庆市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戏曲名城。作为一名黄梅戏演员,我备受鼓舞。”省人大代表、再芬黄梅剧院青年团副团长吴美莲认为,未来在“文化之邦、戏曲之乡”安庆燃动文旅融合发展新引擎、持续擦亮文化名城新名片。她表示,今后将立足安徽本土历史人物、重大事件、民俗风情等,抓住年轻观众的兴趣点、关注点、兴奋点,打造短而精的新剧目,让黄梅戏这一古老剧种焕发出新生机,赋能地方旅游业发展。
持续增强发展动力
改革开放是安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风险挑战,必须坚持以改革开路、以开放破局,不断释放内需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
“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取得一批示范性改革成果,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话语让省人大代表、临泉县委书记江利国感到重任在肩。他表示,过去一年,临泉县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改革创新、锐意进取,顶压克难、稳中求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下一步,将重点谋划实施财政预算、国企国资、政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六项改革,带动其他各领域改革创新,破除发展瓶颈,增强发展动能。
翻开手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代表、安徽优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吴建雄,将“创优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用笔圈了起来。“安徽发展好,企业才会好,企业发展好,安徽会更好。”他表示,相信安徽会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广阔的舞台。
农村改革历来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省人大代表、阜南县县长胡天立表示,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聚焦稳面积、提单产、减损耗、增效益,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241万亩以上、总产量18亿斤以上。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推进适应性农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精品示范村建设,坚持不懈做好“融合”文章,推动大会精神落实落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优势产业‘抱团出海’,支持优势行业龙头企业横向组团、纵向共链、资本合作,合力拓展海外市场,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省政协委员、省侨联青年委员会执行会长韩军表示,将进一步发挥“侨”优势、做好“联”文章,用好海外安徽联谊会、同乡会、校友会等侨团(社)平台载体,为优势产业“抱团出海”做好服务对接,在安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内容让省政协委员、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友国格外关注。他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安徽发展的最大机遇。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安徽应该继续立足已具备的产业基础,如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光伏产业等领域,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加强与沪苏浙的产业协同,促成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建立长三角产业联盟,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和挑战的同时,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用心办好民生实事
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安徽坚持抓好“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满足“安居乐业”的多样民生,兜牢“安危冷暖”的底线民生,努力把群众“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办到“百分之百”。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提升民生福祉的关键所在。此次参会,我深切感受到全社会对促进就业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省政协委员、安徽省家庭服务业协会会长林清表示,回到工作岗位后,将迅速行动。一方面,搭建巾帼家政数字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女性就业意向与市场需求,精准推送家政岗位信息,同时利用AI技术开展线上模拟面试,帮助求职女性提升面试技巧。另一方面,加强对外宣传,利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发布巾帼家政就业相关信息,提升家政行业的社会认知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高素质人才是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力量。“学校将聚焦‘双一流’目标,进一步加强‘新医科’建设,不断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围绕医疗卫生、生物医药、健康服务、人工智能与智慧医疗等4个专业集群,培养更加适应我省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省政协委员、安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王琦说,该校还将对标长三角地区先进经验,支持建设“江淮医谷”未来产业先导区,搭建高能级、高效率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为推进我省健康产业和事业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高度关注群众‘衣食住行’‘安居乐业’‘安危冷暖’等民生实事,让我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为民情怀。”省人大代表、霍邱县夏店镇砖佛寺村党支部书记金其华表示,将结合本职工作把省两会精神落实到基层。围绕建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宣传好生育支持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等做实社会保障工作,及时救助困难群众,深入开展帮扶活动,加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及残疾人权益保护,持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教育是民生之基,寄托千万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省政协委员、淮南师范学院校长程刚表示,教育数字化是开辟皖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的有关部署要求,加快构建与基础教育学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优质网络资源体系,助力教学模式灵活智能,让教育资源和服务更加优质均衡。
基层社会治理事关人民安居乐业、事关社会安定有序、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大“六尺巷工作法”推广力度等作出部署。省人大代表、合肥市庐阳区海棠街道清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全对此发自内心赞同。他表示,回到工作岗位后,将带领社区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学习贯彻省两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强化社区党组织建设,深化基层治理由“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进行延伸,广泛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办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小事、牵肠挂肚的难事。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代表委员们一致表示,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锐意进取、实干笃行,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美好愿景变成安徽的生动实践,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