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今日新昌邑
聚焦“保”字 梳理文化根脉
让革命文物“亮”起来
在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内,矗立的烈士纪念碑镌刻着永垂不朽的热血英名;在中共胶北特委旧址里,陈旧的屋瓦记录着抗战时期那段厚重的历史……走进昌邑,处处可见革命历史遗迹,感受风雨如晦的峥嵘岁月。
如何守护好这份革命先烈用生命留下的宝贵红色资源,是昌邑市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昌邑市始终把革命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加大对可移动革命文物的抢救挖掘研究力度,组织86名党员义工,奔赴5省8市,遍访昌邑330多个村,走访老战士、老党员、革命先辈后代等600多人次,征集红色实物400多件(套),形成资料1800多份,保存文字记录40多万字、影像资料2000多小时、图片近3万张,最大限度保存和丰富了革命文物资料。
进一步加大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保护修缮力度,健全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争取上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市财政投入4000多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6000多万元,高标准完成国保单位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等20多处革命文物的保护修缮,先后建成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和各类专题展馆11个。创新共建共享、群众参与“众筹”模式,充分利用已修缮完成的文物建筑和闲置的群众旧居老屋,由群众提供的展品,所有权不变,展示权归展馆,有效解决了革命文物展品征集难问题,先后建成各具特色的红色村史馆118个,进一步提高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在乡村的覆盖率。
一系列措施落地,让散落在全市的红色文化遗址拂去历史的尘埃,绽放出新时代的璀璨光芒。截至目前,昌邑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784处、馆藏可移动文物9万件,其中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1处, 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录。
秉承“融”字 丰富传承形式
让革命文物“用”起来
步入昌邑市龙池镇马渠村,从红色文化长廊开始,沿着蜿蜒曲折的胡同,从北向南依次走进原昌邑县委、宣传部、组织部、妇救会、儿童会、青救会、八路军七支队联络处等旧址,讲解员娓娓道来,讲述着这座村庄的动人故事。在妇救会角落里摆放着一辆斑驳的小推车。
“就是这辆‘英雄的小推车’,在村里先后有数十位群众用它来为前线送给养、送弹药,车上的暗红色斑点是群众血和汗的积淀。”马渠村村委会主任魏相进说。
曾经破败的红色文化遗址,摇身一变成了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在昌邑,像这样的红色蜕变还有许多。近年来,昌邑市紧紧围绕用好用活革命文物,进一步丰富革命文物阐释形式,深入总结提炼100多个有深度、有温度、有激情的革命题材故事,先后制作完成《渤海英魂》《英烈的“儿子”》等50多部微电影、微视频,以卢志英、徐迈、王滨、峻青、朱树屏的感人事迹为题材创作形成《渤海走廊连环画丛书》等20多部图书作品,编创排演潍坊首部大型红色音乐剧《渤海走廊》并列入庆祝建党100周年省优秀剧目展演名单,《渤海走廊红色文化教育丛书》被纳入党员干部党史党性教育教材和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材。
充分发挥以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为主体的“111”(1个主题展馆、10个专题展馆、100个红色村史馆)红色研学基地作用,进一步拓展党史党性教育功能,累计接待各类团体4000多批次、20多万人次,同时以红色教育基地为阵地,通过举办红色诗词朗诵会等多种活动,进一步增强革命文物生命力,扩大革命文化影响力,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马渠村革命旧址等入选山东省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场所。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马渠村先后入选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
坚守“活”字 做好大众传播
让革命文物“火”起来
隆冬时节,昌邑市北部的红色旅游公路却如同一条彩色的丝带,“一路蜿蜒穿滨海,红色血脉千里连”。
该红色旅游路线以柳疃—西白塔、瓦城—杨庄、灶户—上游三条县道为主体,北接省“千里滨海”旅游交通廊道主线S309田高线,全长21.3公里。突出红色研学、文化体验定位,连接龙池红色文化基地、柳疃丝绸文化博物馆、青阜农村文旅综合体等14处旅游项目,着力打造路景结合、风光优美的文化体验廊道,让旅行不再只是简单的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的跳跃,而是一场思想和文化的深度对话。
新产品、新线路、新玩法的加速涌现,让红色旅游由单一红转向百花齐放,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特别是近年来,昌邑市大力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深度融合,统筹整合昌邑全域红色文旅资源,坚持科学规划布局,全力打造龙池、卜庄、饮马、下营等一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党性教育”红色文旅综合体,通过聚点、连线、成区,以龙池镇为重心打造潍西片区,以卜庄镇为重心打造潍东片区,以饮马镇为重心打造昌南片区,结合片区建设规划设计东、西、南三条红色经典旅游线路,成功入选省红色旅游路线,构建起“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党性教育”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先后接待省内外旅游、研学等400多万人次,红色文化旅游收入达到10亿多元,下营镇火道村等7个村入选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龙池镇马渠村入选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进一步打响了昌邑全域红色旅游品牌,实现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
编辑:杨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