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电确实方便,插线、扫码就能使用,既省油又环保。”1月7日,蚌埠籍船舶润发6在停泊区靠岸,船主边用手机熟练地扫描岸电桩上二维码,边连连夸赞。以前他都是选择柴油作为燃料发电供船舶在停靠期间使用,现在接通了“岸电”,船上的电器全部用电。他算了一笔账:靠岸46.42小时,他一共用了80元左右的电费,而如果使用燃油发电,花费在240元左右,算下来节省近160元。
以往船舶停靠期间依靠燃烧柴油发电,噪音大、成本高,还会产生硫化物等污染物,船舶用电成为绿色航运转型的“堵点”。而船舶岸电系统能够实现船舶在靠泊期间停止使用船舶柴油发电机,转而使用岸基电源,向主要船载系统供电,具有无污染、成本低廉、稳定性强等优势,被形象地称为“绿电”。
船舶岸电设施改造工作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关于长江船舶港口污染防治要求,是实施交通强国,坚持生态优先,服务水运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大举措。据统计,平均每使用1kWh岸电,可以分别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的排放量670g、10.5g、18.1g、1.46g,港口岸电技术可使船舶靠港期间污染物排放量降低94%至97%,经济和环保效益十分突出。推动港口岸电供电设施和船舶受电设施建设、鼓励岸电使用,已成为行业共识,同时也对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明确规定,长江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船舶液化天然气加注站,制定港口岸电设施、船舶受电设施建设和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具备岸电使用条件的船舶靠港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岸电。
从2021年起,我市积极推进船舶岸电设施改造工作。据统计,2021年至2024年,全市共改造600总吨以上船舶1012艘,申请中央补助资金5492.1万元。2022年至2024年辖区营运船舶共靠港使用岸电10.4万次、用电量 521万度,通过“以电代油”,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船舶岸电设施改造降低了船舶营运成本,减少碳排放和船舶噪声污染,改善船员的生活工作环境,切切实实现降本增效、超低排放。”目前,船舶岸电改造工作已顺利完成,未来,海事部门将继续加大绿色航运宣传,不断优化船舶能源结构,积极探索船舶绿色发展路径,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市海事中心
蚌埠市交通运输局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