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校友会CityWalk首期活动 | 重走厦门大学“梦之路”

文摘   2024-11-08 13:12   上海  


嘉庚精神传薪火

矢志报国谱新篇



《申报》1920年11月2日第十版以《筹备厦门大学第一次会议记》为标题,对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会议进行了报道,倡办人陈嘉庚及黄炎培等七位筹备委员参加,会议时间是1920年11月1日,地址在上海市老靶子路华侨联合会。这次会议在厦门大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0月20日,厦门大学上海校友会组织校友们重走老靶子路,感受当年校主在这里擘画厦大建校蓝图的豪情壮志。


当天上午10点,近30位校友及家属在四川北路地铁站3号口集合,活动有幸请来了上海校友会高级顾问徐文才老师,带领校友们一边漫步在深秋浓荫之中,一边了解道路两旁那些老房子背后的故事。在徐老师的娓娓道来中,校友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感受历史的脉动。


四川北路地铁3号口集合


靶子路现在为虹口区武进路,该路原系英美租界与宝山区的交界处。1853年太平军攻克了镇江,该事件极大震动了当时刚开辟不久的上海租界当局。当时,为了自保,在租界定居的外国商人组织起一支名叫万国商团的民兵武装,宣布租界实行武装中立。1870年,租界工部局收编该武装作为租界的武装力量,设立司令部,开始正规训练。为了有能进行训练的场所,当局在当时美租界外的虹口港一带购买了一块土地,作为训练射击的靶场。并且将靶场南面的穿洪浜进行填埋筑路,命名为靶子路。1896年靶场迁走后,靶场改建为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察医院。而将靶子路改称老靶子路(即现在的武进路)以区别新的靶子路(后更名为北四川路,即武进路以北的四川北路)。1943年汪伪政府接收租界,改名武进路。


1920年时,老靶子路是连接铁路上海北站与外滩的重要道路,教堂、医院、书馆和里弄住宅毗邻节次,广东富商大多居住在附近。


1928年5月出版的《华侨》杂志,通信地址为:上海老靶子路220号华侨联合会


由于道路更名,建筑重建、门牌号多次编排,已经无法寻找华侨联合会所在的建筑,现在武进路400-412号的海军幼儿园是当时老靶子路196号的英华书馆,推断老靶子路220号的华侨联合会大致位于扆虹园对面。在那个104年前的深秋,陈嘉庚先生和黄炎培等七位筹备委员便是在这里,筹划着厦门大学的诞生。


武进路遭遇2006年的地铁建设,许多建筑不复存在,好在近几年政府致力于恢复历史街区风貌,让优秀旧建筑重新展现在大众眼前。我们走在武进路上,可以对历史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陈嘉庚先生的格局和胸怀,不仅促成了厦门大学的诞生、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中留下了光辉的印记。



短短一公里多的武进路,花费了一个小时,大家意犹未尽,继续朝着西藏南路123号徒步过去。西藏南路123号,是曾经的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大楼。


1936年4月16日《申报》第14版刊载的简讯记载:“上海厦门大学同学会,日前假八仙桥青年会举行成立大会,到会有二十余人,前任教授谢文炳、王承祖、蔡美琴、陈能方等,并邀请该校工业化学考察团卢嘉锡等七人莅会。公推骆文彪主席,致开幕词,筹备员黄寄萍、游大涵报告筹备经过,各教授先后演说,卢君缕述母校近况,毕聚餐。席间纵谈往事,笑语杂沓,意兴殊浓。继即会讨论会章,选举游大涵、黄寄萍、沈雨儿为干事,主持会务。最后由陈能方氏做各种游戏,齐唱爱国歌,引起众座热烈情绪,直至三时半散会。”


1936年4月16日《申报》第14版照片


这段文字明确记载了厦门大学上海校友会(当时称同学会)成立时间、参加的主要人员以及活动主要议程。时值厦门大学成立15周年,恰逢卢嘉锡老师在沪,报道文字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仍流露出浓厚的校友情谊和对母校的深情怀念。


行进途中,大家三两结伴一路交流,畅叙校友同学情。有老校友提议,沿着苏州河拐到四行仓库参观,众人皆欣然赞同。



当队伍最终抵达西藏南路123号的青年会大楼,大家纷纷在此留下合影,以此打卡纪念。在欢声笑语中,这场充满历史韵味的CityWalk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本次活动中,校友们不仅重温了厦门大学与上海的深厚联系,也感受到了嘉庚精神在上海城市脉络中的生长和延续


也许,那座承载着变革和激情的老房子,已然随着城市变迁难觅踪迹,但嘉庚精神和“厦大梦”的火焰,却永不会熄灭。带着今天的收获,校友们将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书写更多属于厦大人的精彩篇章。


文字 | 徐文才 林铁铮

排版 |  朱照远

审核发布 |  吴雁、吴洁



厦大沪校友
厦门大学上海校友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