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奠定了铅黄电影的类型规则,但剧情太过“残暴”了!

旅行   2025-01-14 18:31   浙江  




哈喽

欢迎来到夏木的花园

这里是小园子有戏

我们又见面啦!



Part.

01


这期来看点不一样的电影~


电影史上总有一些作品,它们以一己之力奠定了某种类型的规则,成为后续创作的教科书。


本期小园子为大家带来的这部意大利铅黄电影《血与黑蕾丝》便是这样一部传奇之作。


这部意大利电影不仅开创了Giallo(又称“意式惊悚片/铅黄电影)的经典模式,还塑造了影迷们津津乐道的视觉符号:


面具杀手、黑手套、冷酷谋杀,甚至“尸体计数”这种残酷公式。


若你热爱恐怖与悬疑元素,那这部“惊悚美学的圣经”便是绕不开的观影必修课。




Part.

02



本期推荐


血与黑蕾丝》

1964



导演: 马里奥·巴瓦

编剧: 马尔切洛·丰达托 / Giuseppe Barilla / 马里奥·巴瓦 / Mary Arden

主演: 卡梅隆·米切尔 / 伊娃·巴尔托克 / 托马斯·赖纳 / Ariana Gorini / 但丁·迪保罗 /

类型: 悬疑 / 惊悚 / 犯罪


巴洛克式死亡的盛宴:



血与黑蕾丝的故事看似典型,却在叙事手法和氛围营造上引领潮流。


影片一开场即以暴雨夜的阴森宅邸引入恐怖氛围: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性感模特伊莎贝拉成为凶手的猎物,死前的尖叫被雷声吞没,标志着美丽与死亡的共生主题正式登场。




影片的核心道具是一本藏满秘密的红色日记,揭示人性欲望的黑暗深渊。





围绕它展开的连环谋杀,不仅增加了尸体数量,还展现了杀手创意十足的手法:


锋利匕首到丝绸绳索,死亡每一次都充满戏剧化和仪式感。





导演马里奥·巴瓦用丰富的视觉符号和光影语言让杀戮变成了一种“观看的快感”。


浓烈的色彩对比,尤其是的运用,将欲望、危险和死亡完美融合。





影片的每一场谋杀都如一幅哥特风格的画作,

巴瓦的镜头捕捉着尸体的冷艳美态,同时让观众感受到罪恶的压迫感,这种“死亡之美”的呈现对后世恐怖片的虐杀场景产生了深远影响。








Part.

03



 恐怖电影的隐秘图腾




《血与黑蕾丝》真正的不朽之处,在于它定义了“面具杀手”这一永恒符号。


凶手总是身穿黑色风衣,手戴黑皮手套,面具隐藏下的身份成为观众最深层的恐惧源。





面具意味着匿名性,代表杀手的非人化,也象征着社会秩序下潜藏的暴力。


恐怖大师达里奥·阿基托的第一部电影有受到它的影响。


而韦斯·克雷文创造《猛鬼街》中难缠的杀手“弗雷迪·克鲁格”时,也从巴瓦的黑手套杀手中汲取灵感,进一步演化出美国式恐怖片中的经典反派形象。



上图为《猛鬼街》剧照⬆️

下图为《血与黑蕾丝》剧照⬇️





Part.

04



Giallo 类型的开山之作



Giallo/铅黄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电影,融合了悬疑、惊悚与情色,其核心是美的毁灭与欲望的惩罚





《血与黑蕾丝》将这些要素集于一体,开创了“尸体计数”的类型规则:每一具尸体都意味着欲望的代价和秘密的揭露。





在当年,影片因暴力元素被批评为“虐待狂的幻想”,但时至今日,这种极致化的表现,开启的视觉与叙事手法在全球范围内延续至今。





如果你曾被阿基托的《夜深血红》、昆汀的《低俗小说》《杀死比尔》中的暴力美学所震撼,那么作为这些电影的启蒙之作,《血与黑蕾丝》非常值得一看~








END


⬇️⬇️⬇️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

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本片名就可以get啦!





好啦

今天的推送就倒这里啦!

祝大家生活愉快!



往期精彩

这部被片名耽误的好片,不能光看到“桃色”!

美艳背后的噩梦:意大利“铅黄”电影中的恐怖美学

全片没有任何灵异元素,却让人脊背发凉!

当地球“球草”遇上欧洲第一女神,谁能逃脱爱伦·坡的迷离诅咒?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夏木的花园

视频号|小园子有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夏木的花园
欢迎来到夏木的花园, 这是一个友好的分享平台, 在这里看“点”不一样的影视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