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纲要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是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制度安排。
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战略基点; 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打造战略引领力量; 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健全教育战略性投入机制
《纲要》提出
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预算拨款和绩效激励约束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和“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高于4%。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杨银付:
《纲要》里面明确提出了高于4%,过去是要求不低于4%,体现我们重视的程度。健全教育战略性投入机制是一个创新,教育不能把它看作是简单的消费事业,它是花钱的,但它更是投资,而且是最具战略意义的投资。比如说两个只增不减,就是要执行制度,守住底线。
除了财政投入的主渠道外,《纲要》还提出——
搭建高校、企业、社会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经费筹措合作机制。
发挥各级教育基金会作用,引导规范社会力量投入和捐赠教育。
也就是不断扩大教育经费总量,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于发友:
比如说加大教育基金会捐赠和投入教育;高校企业和产业行业协同育人经费的筹措;优化教育支出,强化对教育的经费监管和绩效评价,加大投入和绩效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一种机制,这本身也是一种改革的角度。
压减学生重复性作业
减少日常考试测试频次
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严控学科类培训,规范非学科类培训。
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数字化、全流程管理。
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
压减重复性作业,减少日常考试测试频次。
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
加强科学教育,强化核心素养培育。
严控学科类培训
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严控学科类培训,规范非学科类培训。
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数字化、全流程管理。
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
压减重复性作业,减少日常考试测试频次。
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
加强科学教育,强化核心素养培育。
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
不低于2小时
《纲要》指出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
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
推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
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系统,分学段完善服务工作机制。
加强宪法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
深入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本条微信由大观新闻编辑制作
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观新闻(微信号:Daliandaily)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
编辑:小雨、幽幽
美编:张强
校对:王涛
责编:秋菊
主编:李元臣
监制:穆军、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