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过我的每一篇推送!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
巴格达的夜空被炮火染红,街道上满是废墟与硝烟。
在一处临时搭建的新闻棚里,一个中国记者正对着镜头播报战况。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眼神却透着一丝疲惫。
突然,一声巨响在附近炸开,摄像机的画面剧烈晃动,但他只是微微皱眉,继续播报:
“这里是CCTV,水均益在巴格达为您报道……”
这个画面,成为了中国新闻史上的经典一幕。
水均益,这个名字从此与“战地记者”紧紧联系在一起。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在战火中面不改色的“硬汉”,也曾是一个在兰州街头卖冰棍的少年。
从西北小城到国际舞台,从战地前线到新闻主播台,水均益的一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硬核”。
01 名门之后,新闻梦起
水均益出生于甘肃兰州的一个名门望族,其祖辈多为名流显贵。
水均益的爷爷水梓,是辛亥革命的老前辈,曾任甘肃省教育厅长,在当地德高望重。
伯父水天同是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父亲水天明担任甘肃省外国文学会会长、兰州大学外语系教授。
生长在学术氛围浓厚的大家庭里,水均益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不过,然而,童年的他并未展现出“学霸”潜质,反而因为调皮捣蛋,成了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
高中时,水均益放弃理科,投身文科,成功考入兰州大学英语系。
在大学期间,水均益对新闻事业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份热爱也为他日后的职业选择埋下了种子。
大学毕业后,水均益放弃了安稳的教职,怀揣着新闻梦想,毅然前往北京。
凭借敏锐的新闻嗅觉,他顺利进入新华社,开启了新闻生涯。
20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战火纷飞,战地记者成为了时代的见证者。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28岁的水均益主动请缨,成为了一名战地记者,深入战争前线。
他不顾生命危险,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向世界传递着战争的真实情况 。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水均益主动请缨,前往战地采访。
这是他第一次踏上战火纷飞的土地,也是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在科威特,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
被炸毁的房屋、流离失所的难民、哭泣的儿童……这些画面深深震撼了他。
回国后,他写下了《海湾战争亲历记》,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了战争的真相。
这本书不仅让他一举成名,也奠定了他在新闻界的地位。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水均益再次奔赴前线。
这一次,他的报道更加深入,也更加危险。
在一次直播中,一枚炮弹在附近爆炸,但他依然坚持完成了播报。
事后,他轻描淡写地说:“记者就是要在最危险的地方,告诉观众最真实的故事。”
水均益的报道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也因此声名鹊起。
他的文字和镜头,让人们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
水均益的名字,也逐渐成为了央视新闻的金字招牌。
02 央视名嘴,高端对话
1993 年,水均益加盟中央电视台,主持《东方时空》节目。
这档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轰动,收视率飙升。
水均益凭借其英俊的外表、出色的主持功力,和独特的国际视角,迅速成为观众心目中的“央视新贵”。
他的报道深入透彻,语言简洁明了,让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国际大事。
随后,水均益又接手《焦点访谈》栏目。
他敢于揭露社会问题,关注民生疾苦,为百姓发声,赢得了广泛赞誉。
他的每一次采访,都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2004年,水均益担任《高端访问》的主持人,与各国政要、商界巨贾和国际知名人士展开对话。
在采访普京时,普京开玩笑地问他:“这个茶怎么样?要是换成茅台就好了吧?”
水均益机智回应:“我觉得,不如换成总统大人最喜欢的伏特加。”
这句回答巧妙地化解了尴尬,让普京对他刮目相看。
1998 年,为了采访克林顿,水均益及其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这次采访不仅展现了水均益的专业能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媒体的实力。
伊拉克战争爆发时,就在水均益到达巴格达不久,央视下达了撤离命令。
这一命令,让水均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他深知自己的职责是报道战争,但也必须服从命令。
最终,他不得不怀着遗憾离开了伊拉克。
许多人不明真相,纷纷指责他是 “逃兵”,甚至有人说他贪生怕死,不配做一名记者。
这些指责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了水均益的心。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战地,换来的却是这样的误解和骂名。
多年后,白岩松在书中澄清了这段往事。
迟来的真相,终于为水均益洗刷了冤屈。
回想起那段被误解的岁月,水均益感慨万千,但他也表示:
往事已矣,无需多言,重要的是自己问心无愧。
03 婚姻波折,冷暖自知
1991年,水均益与王君相识,两人一见钟情,很快便坠入了爱河。
王君理解并支持水均益的事业,在背后默默为他付出。
两人结婚后,生活虽然平淡,但却充满了幸福。
然而,命运却对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2007 年,王君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导致下半身瘫痪。
水均益看着病床上的妻子,心如刀绞,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在王君瘫痪后的日子里,水均益既要照顾妻子和女儿,又要忙于工作,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尽管水均益竭尽全力照顾家人,但他开始变得疲惫,精神也越来越差。
看着丈夫如此辛苦,王君心中充满了愧疚,她主动提出离婚,希望能减轻丈夫的压力 。
水均益内心十分痛苦,他深爱自己的妻子,但他也明白,妻子的决定是为了他好。
最终,他还是忍痛答应了离婚。
离婚时,水均益净身出户,将所有财产都留给了王君和女儿。
然而,许多人不明真相,纷纷指责他是“渣男”,抛弃了瘫痪的妻子。
水均益百口莫辩,他知道,无论自己怎么解释,都无法改变别人的看法。
离婚后的水均益,整日忙碌于工作,试图用工作麻痹自己。
命运又一次眷顾了他,他遇到了杨迪。
杨迪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央视记者,她对水均益的才华和人格魅力十分钦佩。
在与水均益的相处中,她渐渐爱上了这个饱经沧桑的男人。
2010年,水均益与杨迪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杨迪对水均益的女儿水亦诗也十分关爱,视如己出,水亦诗也逐渐接受了这个新妈妈。
后来,杨迪为水均益生下一对龙凤胎,这个家庭变得更加美满。
04 新闻界的“硬汉”,生活中的“暖男”
2015年,水均益正式退休。
然而,他并未就此淡出公众视野。
他出版了自传《益往直前》,回顾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书中,他写道:
“新闻是我的信仰,我将用一生去践行。”
退休后,水均益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公益事业中。
他成立了“水均益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接受教育。
他说,新闻让我看到了世界的苦难,而公益让我有机会改变它。
水均益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是战地记者,用镜头记录战争的残酷;
他是新闻主播,用声音传递真相的力量;
他是公益人,用行动改变世界的苦难。
然而,褪去光环,他也是一个普通人。
他会为女儿的成长而欣喜,会为妻子的笑容而感动,会为生活中的小事而烦恼。
这种“硬汉”与“暖男”的反差,正是他最真实的魅力。
如今,水均益的故事依然在激励着无数年轻人。
正如他在自传中所写:
“新闻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而我,只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行者。”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不要忘了点个“喜欢”和“在看”,谢谢你的支持!
被两个男人折磨了10年后,男闺蜜送她5个亿
三年三胎的“无脑娇妻”苗苗,为什么敢得罪娱圈大佬?
打瞎岳父,家暴妻子的周立波,从“脱口秀第一人”到“跳梁小丑”
从“叔圈顶流”变油腻男,被执行4.66亿的吴秀波怎么样了?
作者简介:凉亦歌,95后新传研究生,大厂打工人,自由写作6年,23岁靠写作出书,实现经济独立的摩羯座女孩,扫码或添加(lsh1998mmd)围观朋友圈
人物故事|写作变现|女性成长|书评影评
期待你和我一起,成为自己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