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英伟达CEO黄仁勋的科技人生:从游戏到AI的变革之路
黄仁勋这个名字,在科技圈早已如雷贯耳。
近日,这位英伟达掌门人接受了知名访谈节目《Huge If True》的专访,与主持人Cleo Abram畅谈了从游戏产业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这档由前Vox记者创办的节目以深度探讨科技创新著称,曾对话扎克伯格等科技巨头。
在这次长达一小时的对话中,黄仁勋不仅回顾了计算领域的发展轨迹,还分享了对人工智能未来趋势的独到见解。
通过这次访谈,我们得以深入了解一个企业如何在技术革新浪潮中不断突破自我,持续引领行业发展的故事。
02
重新定义计算的起点:GPU革命
谈到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发展,黄仁勋提到了上世纪90年代游戏产业带来的深远影响。
当时的电子游戏追求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这对计算机图形处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图形处理器(GPU)应运而生。
这种新型处理器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并行处理架构。
相比于传统CPU逐条执行指令的工作方式,GPU能够同时处理大量相似的运算任务。
黄仁勋用量子化学研究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突破的意义——科学家们突然发现,过去需要耗费毕生精力的研究工作,现在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
有意思的是,这种技术最初的研发动力竟然来自娱乐市场的巨大潜力。
随着游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研发投入也随之增加,形成了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可以说,游戏玩家无意中推动了一场计算革命。
03
CUDA开启通用计算新时代
2006年,英伟达推出了CUDA平台,这个转折点彻底改变了GPU的应用边界。
CUDA使得开发者可以用熟悉的编程语言直接调用GPU的强大算力,不必再"欺骗"系统去处理非图形任务。
这项创新最早受到医学成像领域研究人员的启发,他们在CT图像重建过程中发现了GPU的潜力。
黄仁勋回忆说,早期的内部需求也推动了这个项目的发展。
当团队致力于创造更加真实的虚拟世界时,发现仅靠图形渲染已经不够,还需要模拟真实的物理现象,比如流体运动和物体碰撞。
这种现实需求促使他们不断完善GPU的功能,使其逐步演变为一个通用的计算平台。
随后的故事颇具戏剧性。
当多伦多大学的研究团队使用英伟达显卡训练AlexNet神经网络,并在ImageNet竞赛中一举夺魁时,整个计算领域都被震撼了。
这场胜利不仅验证了深度学习的潜力,也让人们意识到GPU可以作为强大的AI计算引擎。
04
人工智能的未来图景
目前的人工智能发展正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黄仁勋认为,如果将过去的十年定义为AI基础研究的时代,那么未来的十年将是应用科学爆发的黄金期。
AI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包括数字生物学、农业、物流等多个领域。
在采访中,黄仁勋特别强调了能效提升的重要性。
他提到,从2016年至今,AI计算的能源效率已经提升了整整一万倍。
换句话说,同样的计算任务现在只需耗费当初万分之一的电量。
这一进步不仅体现了技术创新的力量,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面对AI技术快速迭代的现状,黄仁勋表达了对未来突破的期待。
他说:"今天的成功算法可能只是垫脚石,下一代更先进的架构或许就在眼前。
"
05
塑造未来的技术布局
谈及公司未来的战略方向,黄仁勋透露了一些引人注目的信息。
特别是在CES展会上发布的Omniverse和Cosmos融合系统,被定位为生成式世界构建的核心平台。
这套系统正在为机器人技术和数字生物学领域带来革新性的变化。
有趣的是,他认为每个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都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得到充分训练。
得益于精确的物理模拟技术,这些数字训练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真实世界的产品。
展望未来,他表示人类将生活在充满智能助手的世界里,每个个体都将拥有个性化的数字伙伴。
在最后的对话中,黄仁勋特别强调了AI教育的重要性。
他说,现代人要学会与智能系统互动,就像前几代人必须学会使用电脑一样。
掌握与AI协作的能力,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基本技能。
推荐阅读
- • 震撼消息!周冠宇正式签约法拉利,开启F1新篇章!
- • 泽连斯基震惊发声:美国2000亿援助只拿到750亿其他的去哪了?真相让人心寒!
- •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究竟为何未能引发热潮?深度解析背后的原因!
- • 大S徐熙媛骨灰5日下午三点已抵达台北松山机场 具俊晔手捧骨灰坛同机返回 生前遗言让人泪目
- • 西湖大学重磅推出AIGC检测框架,精准识别AI创作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