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保护】一图读懂《黑土地保护法》

政务   2024-10-17 12:22   黑龙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以下简称《黑土地保护法》)是我国首次对黑土地保护进行立法。这部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法律,为依法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延伸阅读



李超 程锋 郧文聚:保护好这只“大熊猫” 才能守住中国粮仓


8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我国将成为全球唯一一个专门立法保护黑土地的国家。

我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奇迹背后,是土地资源无怨无悔的沉重背负。素有耕地中“大熊猫”之称的黑土地,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

我国黑土地,主要是指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的相关区域范围内具有黑色或者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性状好、肥力高的耕地。
黑土形成条件特殊、分布极为稀少,只有在寒温带草原或草甸植被才能发育成黑土类的土壤。全球黑土总面积不足陆地总面积的7%,就像大熊猫一样稀少。

黑土地形成极为缓慢。有研究表明,自然条件下约需要200-400年才能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黑土层的沉积经历了第四纪全新世以来的漫长过程,长达1万年以上。
黑土地是最优质肥沃的宝贵耕地资源,不仅有机质含量多,而且保肥、保水性强,是世界公认的性状好、肥力高、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同时,黑土地所在区域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形大多为平原或低缓丘陵,适宜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是各国粮食主产区。全球四大黑土区先后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区或畜牧养殖基地,堪称“世界粮仓”,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东北粮食主产区耕地面积4.5亿亩,不足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而粮食商品率达到60%以上。其中,东北典型黑土区优质耕地面积高达约2.78亿亩。可见,正是由于黑土地的特殊贡献,才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黑土地粮食总产量和粮食调出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4和1/3,已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压器”和“压舱石”。
变薄、变瘦、变硬,黑土地“生病”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黑土地不仅面临被侵占变少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受长期超负荷利用、重用轻养和不合理的耕作与生产方式等影响,导致黑土地正面临变薄、变瘦、变硬的退化危机。

一是土壤侵蚀导致的“迁移退化”,使黑土层“变薄”。有研究表明,东北黑土层的平均厚度由开垦前的50-6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30厘米左右,且黑土层正以年均0.1-0.5厘米的速度剥蚀流失。可见,一个人的一生看不到一厘米黑土层的形成,但有可能看到完整黑土层的永久消灭。

二是长期超高负荷利用导致的“原位退化”,使黑土地“变瘦”。有研究表明,与开垦初期相比,黑土地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出现明显衰减,东北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了50%-60%,土壤潜在生产力降低了20%以上,且土壤有机质仍在以年均5‰的速率下降。

三是重用轻养、不合理耕作造成的土壤压实和渗水等性能下降,使黑土层“变硬”。长期的用养失调,导致黑土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粮食生产对化肥的依赖也愈发严重。而为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目标,势必会增加灌溉水和肥料资源的投入,将引起更严重的区域资源环境问题。

依法保护黑土地,就是保护大国粮仓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黑土地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藏,保护黑土地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我们的大国粮仓,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保护黑土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黑土地保护性利用,取得明显成效,但黑土地退化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黑土地这只“大熊猫”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予以特殊保护。

虽然青少年不直接参与农业活动,甚至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不曾接触过黑土地。但青少年也应从小培养“关心粮食和蔬菜”的意识,关注粮食安全,认识到保护耕地尤其黑土地的重要性。黑土地保护法实施之后,青少年要主动学习并向身边的人宣讲法律内容,从光盘行动、节约粮食做起,用实际行动爱惜粮食、保护黑土地。


来源:龙江森工

本期编辑:李莹

初   审:吴昕格

编   审:王珊珊

总编辑:杨士伟

总监制:乔海林

明水发布
明水县委县政府领导政务活动信息;明水县重要会议信息;与明水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等密切相关的其他重要政务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