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遗|珠 · 岁|月|留|痕
文物 · 历史 · 岁月
它们跨越千年时光
承载历史记忆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述给人以启迪。华夏文明,灿若银汉。雄伟长城、精美岩画、壮丽烽火台,经过岁月的洗礼与沉淀,珍藏于这片沙海大地之上。近年来,乌海大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珍贵的历史遗迹和丰厚的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
有序推进“四普”工作
文物 · 文化 · 文明
根据国家、自治区的安排部署,我市积极行动,全力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各项工作。2月9日,印发了《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乌海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乌海政发〔2024〕2号),成立普查工作专班,明确了普查工作任务。3月14日召开了乌海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动员部署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视频会议,对全市“四普”工作再部署再动员,三区均以政府名义印发了普查通知,对普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2024年全市共落实“四普”专项经费预算189.3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列支32.3万元,主要用于普查设备购买及培训等相关费用支出,海勃湾区、乌达区、海南区分别落实“四普”专项经费117万元、10万元、30万元。
举办两期文物普查培训班,基本实现了普查队员培训全覆盖。同时通过新媒体账号发布了《乌海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专班办公室关于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的公告》,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提供相关线索,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5月圆满完成乌海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一阶段工作任务。
全面开展实地调查
文物 · 文化 · 文明
目前我市第四次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实地调查任务已基本完成。
二道坎烽火台
满巴拉僧庙
四道泉二队明长城
根据2011年“三普”和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我市原有不可移动文物41处,长城资源各类遗存104处。
召烧沟岩画保护大厅外景
放牧图
西卓子山秦长城
因部分岩画和长城位于乌海和鄂尔多斯交界地带,在“三普”和长城资源调查时未进行权属界定,今年4月积极协调自然资源部门和鄂尔多斯文物部门,将6处不可移动文物、11处长城资源遗存移交至鄂尔多斯保护。现全市现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5处,长城资源各类遗存93处。
全力抓好文物保护工作
文物 · 文化 · 文明
一是开展文物安全专项整治。研究制定《乌海市文物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关于长城“两线”范围内未批先建整治工作的通知》,全面排查整治市域范围内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隐患。组织文博单位进行应急演练6次,开展文物安全检查评估3次,对文物安全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开展检查5次。
二是落实文物保护工作要求。印发《推进文物安全隐患排查 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区实施保护修缮等工作,今年集中修缮和增补了文物保护设施,重新围封保护长城墙体12公里。针对三区文物保护机构不健全、未按要求配备长城保护员等问题,进行提示整改。
三是推动与有关部门协同监管。与自然资源部门建立文物保护协作机制,出台《乌海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乌海市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关于建立文物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从2024年10月14日起执行,试行两年,推动文物保护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全面推行基本建设项目文物区域评估制度、土地储备考古前置制度,从源头上把住文物安全关口。并与公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惩戒机制,常态化做好文物安全预警研判、巡查排查等工作。
拓展文物保护成果
文物 · 文化 · 文明
一是构建线上宣传矩阵。以“博物馆+互联网”为出发点,充分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等宣传平台,开辟“博物馆里的宝贝”专栏,推出《文物中的乌海》系列短视频,制作文物短片《你好,文物》,新华社等国内多家媒体关注并转载。
二是加强日常宣传。紧盯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长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条文的宣传活动。举办传统拓印、雕版印刷等社教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文物安全宣传,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鼓励社会参与文物安全管理。
“墨印北疆魂”主题雕版印刷体验
三是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参加文物展出,青岛市举办的“黄河从草原上流过—内蒙古黄河流域古代文明展”、第十届“博博会”期间的“交融之美—昭君出塞和亲之路路线精品文物专题展”,我市均有精品文物参展。
汉蟠螭纹鎏金铜带钩
汉牛纹鎏金铜饰牌
汉绳纹曲尺形陶水管
汉绳纹直筒形陶水管
“
青石古道,
马蹄踏过的声响,
琉璃瓦下,
藏着千百年的梦想。
古老的城墙,
斑驳的时光。
沉默的岩画,
历史的回响。
是文物,
诉说着过往的辉煌。
我们轻抚,
岁月的重量。
眼中闪烁,
对过往的敬仰。
保护文物,
就是守护我们的根,
让文化传承,
文明延续,
让我们看到故事,
原本的模样。
编辑:聂钰柘
审核:刘 阳
转载请注明来源“乌海市文体旅游广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