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牛排”什么梗?汉语才是最吊的!

文摘   2025-01-09 18:40   四川  

最近,“巴西牛排女”事件,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



只能说,部分女性长期偷换概念将性自由与滥交进行绑定,同时宣扬“白倒贴,黑免费,黄加倍”的逆天言论。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女孩认为嫁给外国人是一件荣耀的事情。


她们不仅愿意放弃彩礼、房车等物质条件,还甘愿在婚姻中付出更多。一些在国外混得并不好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后却能轻易地与中国女孩建立亲密关系,甚至将中国女孩称为“easy girl”。


说英语的外国人,就高人一等,这种崇洋媚外的思想如今依然存在。


今天我不想讨论什么Easy Girl,我想聊聊语言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感关系?外语这么牛逼么?


前几年还经常有“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类似言论,这里我恰好可以说说个人的猜想,大家辩证看问题。


1、中国男人为什么爹味十足,喜欢说教?

汉语和拉丁语系相比,比如说英语、法语,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生词少。汉字本身,其实你可以理解为一个二维码,常见的汉字,就只有两千个,通过这两千个的排列组合,就能覆盖大部分的词汇。

可是英语不一样。英语每个专业,都有独有的词汇。日常英语,你如果掌握3000个单词,就能正常交流,但是如果是某个专业,词汇量就上去了。

这导致一个现象,英语是光从日常谈吐,就能区分职业和阶级。因为普通人,根本听不懂或者看不懂专业词汇的。

但是汉语不一样。你即使不是那个专业的专家,也能明白对方在讲什么。



这就导致,中国男性,为了在异性面前,凸显自己的高价值,不得不采用讲逻辑,秀学识的方法。


但是,这样就很容易显得说教,卖弄。因为汉语是一个普世的语言,你说的这些,大家都懂。

但英语不一样,你只需要说一个专业名词,对方就懵了。

2、为什么我们更偏爱奢侈品?

道理是一样的,汉语不像英语一样,天然能区分阶级,所以我们就必须借助外力。比如说大Logo,用消费行为,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3、为什么中国女性更需要承担家庭责任?

汉字的学习,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头2000个字。英语不一样,能说,大致都能拼出来。但是汉语不同,说和写两码事。

另外,汉语还有个特别之处,成语、歇后语、诗句。比如说成语,一鼓作气。这本质上,就是一连串二维码,扫码获得一个大段的故事。

汉语的信息量,是远大于拉丁语系的。所以同一份文件,汉语的版本,一定是最薄的。

因此,每一个人在童年的时候,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认字学习上。而这种工作,一般都是分配给女性,因为男的还有更重的任务,出门打拼。

于是中国女性在育儿方面的付出,是国外女性的好几倍。常常可以看到,老外带小孩,一个女的带仨,不在话下。但中国妈妈,不能,因为工作量都不是一个级别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甚至进化出了宗族这玩意儿,用义庄、族田来解决教育的问题,这也导致了,我们的文明更容易出现门阀。




因为有了宗族,再加上需要女性更多对家庭付出,所以传统文化中,女性都被局限于家庭。

我们本质上,是很难让女性去责任化的,只要结婚有了后代,那孩子的教育识字问题,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你不教,你家孩子就落后。

国外,可以让女性去拼职场,我们因为文化的原因,天然女性就有劣势。因此,盲目去接轨,这是非常不理性的。大家的语言不一样,文化不一样,难度不一样,工作量也不一样,怎么接轨?

我们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那么汉语有什么优势?

第一,普适。只要你学会了3000个字,基本上,各行各业,都能自学,并且看懂。国外根本不可能,像我们一样,培养出这么多产业工人。

第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好锁阶级,这个不展开。

第三,文化能留存。我曾经自认为英语还行,试着去看古英语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完全懵逼,单词都不一样。但汉语,你接受过义务教育,秦朝的文字都能看个大概。

第四,便于计算。老外数学差的原因,是因为汉语1-9,每一个都是单音节词,九九乘法表随口就来。法语试试,20进制。

第五,效率极高。没有太多垃圾信息混进去,英语本质上是个杂交语言,一堆莫名其妙的东西。



第六,可持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专业名词是越来越多,现在英语每年都新增很多词汇量,普通人根本看不懂。汉语不一样,造词非常容易。

综上所述,我认为,每个国家的底层操作系统,就是语言,由此而来,文化不一样、传统不一样。

我们很多人,盲目想着去国际接轨,特别是家庭关系,恋爱关系。这是非常不理智的一件事。



兄弟们,深度类的男性公众号已经极其稀缺了。


公众号改了规则所以一定记得星标,星标,星标。


不然你收不到推送了。

你的小饺
谈恋爱,讲干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