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
怀集县开展“岳山林业大会战”
“六祖惠能在怀集”“怀集的‘红旗渠’”等
主题重要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尤其“岳山造林大会战”的历史资料整理,
县里将其作为专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亲历者访谈、档案资料查阅、
老照片整理、历史影像修复等
多种研究和整理方式,
使“岳山造林”的历史得以还原,
这为传承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
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素材。
去年春,县专项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邀请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罗天兴、县志办主任林昉陪同,前往肇庆市,找到了当年参与岳山造林规划、现96岁的离休老干部伍星,以及当年县委派驻岳山造林指挥部任宣传报道组成员、现83岁的老干部王振华,还有上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在怀集县文化馆任摄影专干,后来从县文化局副局长任上调高要市外贸部门的方权裕遗孀严素桃及其儿子方华、方荣。通过与这些亲历者进行深入访谈,找到了岳山造林的起因、过程、组织方式等很有价值的资料线索,为后续的“三岳自然保护区科普·研学基地”建设布展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并为进一步挖掘岳山造林的历史内涵指明了方向。
座谈中,罗天兴回忆了当年他曾经在部队放映《怀集林业采育场》的往事。1969年底,罗天兴从抗美援越的越南战场回国,从1975年开始,担任某总队政治部宣传科电影组组长。通常,在为部队战士放映电影故事片前,会“插播”10分钟左右的《新闻简报》,报道全国近期发生的重大时政、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新闻。他印象较深的是,1977年冬的一天晚上,播放的“新闻纪录片”竟然是家乡题材的《怀集林业采育场》,随着“在我国南粤西北部山区,有一个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县,这就是广东省怀集县”播音传来,家乡题材的电影纪录片通过《新闻简报》在全国播放,看到家乡的发展成就,令罗天兴兴奋不已。罗天兴向大家回忆起这段往事,大家得到很大的启发。怀集林业发展的喜人成就已通过《怀集林业采育场》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全国学习的典型,要是能找到这条纪录片,对梳理20世纪70年代怀集林业发展将有较大的帮助。
笔者在肇庆向罗天兴(左1)、伍星(左2)、王振华(图中)、林昉(右1)了解岳山造林历史
罗天兴提供的信息得到各级的重视。珠影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监、驻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工作队兼东西村第一书记任志宁马上向集团反映,集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指示相关单位部门在珠影的老片库找到了当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怀集县林业采育场》《山区造林》《伐木》共3条反映20世纪六十、七十年代怀集林业发展的纪录片,并安排技术部门对上述老影片进行了全面的修复和数码转换。
县档案馆工作人员找到当年欧秀汉交给该馆收藏的电影纪录片《怀集林业采育场》拷贝
为了收集更多影视资料,工作小组人员前往档案馆查阅相关档案,走访当年的亲历者、参与者,寻找相关线索。在与岳山造林期间担任下帅公社党委书记,后任县林业局局长、县政协副主席的岑树权访谈中,了解到退休后回冷坑镇双甘村居住的县直工委原副书记欧秀汉曾是《怀集林业采育场》摄制组成员,对这部电影纪录片比较熟悉。次日,工作小组便驱车到冷坑双甘找到年过九旬的欧秀汉,他回忆了电影纪录片拍摄的点点滴滴,以及1995年光荣退休时曾将保存的2份电影拷贝,一份送县档案馆保存,一份交爱好摄影艺术的县邮政局干部黄罗枝代为保管。随后,工作小组根据欧秀汉提供的线索很快便找到这些存放了数十年的电影拷贝,并找到老式电影放映机放映。由于胶片已变形,荧幕上只能看到模模糊糊的影像,确认同为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怀集林业采育场》,只能等待珠影集团尽快完成影片修复工作。
《怀集林业采育场》拍摄组成员合影留念。从左到右分别为:谢安祥、方权裕、曾纪英(珠影摄影师)、欧秀汉、魏巨光(珠影编辑)
县政协副处级退休老干部覃凤英将其丈夫黄罗枝生前收藏的电影拷贝交给专项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小组进行数码修复
珠影集团的技术部门通过对老胶片进行鉴定、物理清洁物理修补、数字化、自动修复、人工修复、音频修复、二级调色、声画字幕合成等技术步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终于成功修复了三条影片,并无偿赠与怀集县,为三岳自然保护区科普·研学基地建设布展提供重要的影像资料。
珠影集团数字母版制作分公司工程师梁雄升介绍电影胶片修复的程序和进行影像修复前后的效果比较
在此过程中,岳山造林历史资料的收集逐步深入,特别是针对怀集林业发展的具体细节。根据《怀集林业采育场》拍摄组成员之一的摄影家方权裕生前回忆,怀集的林业成就被推荐代表广东省参加1978年4月在北京市农业展览馆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农业学大寨展览,他与省林业局派出的一名同志负责布展的全过程。展出的内容除了照片、实物外,还有幻灯、影视作品等。其中,1977年9月发行的电影纪录片《怀集林业采育场》也是省委安排珠江电影制片厂负责组织拍摄制作。
1977年3月,全国农林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林部奖给省怀集县“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林业工作成绩显著”锦旗一面。
图为大会现场
图为时任怀集县革委会副主任的陆文(右1)参加会议,从颁奖领导手中接过锦旗。
电影纪录片《怀集林业采育场》中的造林场景为金坑造林大会战现场拍摄,金坑造林大会战是继1974年和1975年两场“岳山造林大会战”后的又一场造林大行动,具体时间是1976年底到1977年春。由此推算,《怀集林业采育场》的拍摄最早应始于1976年下半年,完成制作则是在1977年9月,整个拍摄和制作周期持续了一年多。
电影画面上,开头便是怀城大桥桥上车来人往、桥下木排顺流而过的场景。接着,切换到大坑山、洽水、连麦等地的群山起伏、茫茫林海、参天林木的壮丽景象,以及坳仔竹海的广袤景观。影片中,蓝钟镇古城村林间,瀑布从半山腰倾泻而下,瀑布边,县委书记文炮田带着县委领导班子以及林业调查组的技术员从山上下来,正集中研究林业发展大计。
怀集县是广东省重点林区之一。20世纪70年代,县委积极推动林业改革。为改变山区林业落后面貌,县委班子结合山区实际,经常深入林区一线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精心规划。从1974年春开始,不到半年时间,先后办起18个林业采育场。采育场是一个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以公社为主、集中领导、统一经营林副业生产的集体经济组织。采育场的建立,坚持“营林为基础”,改变过去分散零星造林为集中连片造大林,在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不变,山地所有权不变,原有山林林权不变的前提下,落实“四统一”:统一指挥林副业劳动力、统一规划造林、统一开发资源、统一管理资金。怀集采育场得到上级的肯定,被认为是发展山区林业的好形式,获得“全国林区学大寨先进县”荣誉。
在纪录片的镜头中,先后展示了“蓝钟公社采育场”“坳仔公社采育场”“诗洞公社采育场”“洽水公社采育场”镜头,还有群众欢送一队队采育场场员向深山进军的场面。在蓝钟公社采育场现场,印上“蓝钟公社采育场”的红旗迎风招展,林场场员正在场部周边,利用工余翻看“毛泽东选集”,学习理论知识。
据了解,纪录片记录的撩壕造林镜头拍摄于“岳山造林大会战”、温泉造林大会战之后的金坑造林大会战。只见,金坑造林大会战现场红旗招展,县委书记文炮田亲临现场参加开挖撩壕劳动,县、公社领导班子以及从各公社采育场抽调到金坑的场员组成万余人的造林队伍,大战金坑,一排排场员正挥舞银锄开挖撩壕,有的场员正在检查开挖好的撩壕沟深、沟宽规格,把好撩壕质量。为了保证造林质量,县岳山造林指挥部编写的《造林垦地歌》一直沿用,造林现场时而传来“水平撩壕环山走,七尺距离一条沟,沟深一尺宽尺五,取上表土填满沟”歌声,一条条开好的撩壕带如同无数条彩带在山上有序环绕。
撩壕开好后,接着是种植杉苗,数十名场员肩挑杉苗,沿着山间开好的林梯(步级)上山。在一条条撩壕上,县、社、队各级领导与林场场员一起参与种杉植树劳动,技术员用特制的三角架来确定种植杉苗的株距,有人负责挖穴,有人将杉苗放进穴中,有人回土将杉苗根系埋上,互相配合。
采育场的建立不仅改善林业生产,也兼顾农业与林业的协调发展。为了解决农林矛盾,农业、林业生产两不误。采育场改过去冬垦春造夏抚育为秋垦冬造夏抚育,错开农林生产季节,实行专业队伍与群众相结合的大造林模式。采育场兴办三年,全县集中造林54万亩,年造林比办场前增加一倍多。
镜头中,“办好采育场,发展社会主义大林业”的标语映入眼帘,岳山林场、温泉林场,以及诗洞、永固、附城等几个集中连片造好林的画面,反映了怀集县大搞林业科学实验,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林业和农业快速发展。怀集林业采育场的创办,坚持“以林为主、林粮并举、多种经营、全面发展”方针,既抓林又促农,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在经济收益分配方面,采育场当年收益按生产队参加采育场的场员投工、分配回队、场员劳动在场、评工记分、工分回生产队参加收益分配。
纪录片还展示了怀集县其他农林业的成就。分别是:岗坪公社连片的一体化稻田,禾苗正茁壮生长;桥头公社社员正在田间劳动,到处是绿油油的禾苗;凤岗公社坳头中队场员在林豆间种、林薯(木薯)间种地进行护理作业,还有场员正在采收香菇、木耳的场景,一担担标上“坳头中队”字样的箩筐装满了冬菇、木耳,场员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还有,谠山茶场的姑娘正在采摘茶叶,甘洒采育场场员正在采松脂,一派繁忙的景象。
俗语说,三分造林七分管,在造好林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管好林。纪录片中,挂有“封山育林”标语展现了这一点。镜头中,采育场场员正在进行幼林除草抚育工作,确保林木健康成长。在那夕照的山间林道边,“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标语清晰可见,提醒人们时刻关注林业资源的保护。与此同时,一队佩戴红臂章的护林民兵正在林间小道巡查,为林木安全生长保驾护航。
在造林的同时,采育场的关键任务之一是统一开发山林资源,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以确保砍一片造一片,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为了办好采育场,广大场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出大力、流大汗,多产木材,为国家建设多作贡献。洽水伐木工人使用油锯伐木,一株株杉木在山间应声倾倒;大坑山场员“驾驶”满载木材的小车“满山跑”驶过高架天桥;洽水公社白水、七坑两个伐区使用上木材空运,山间架起索道,木材空中运输减轻了运输负担。
驰名中外的厘竹产业在纪录片中也有介绍,坳仔采育场场员正在山上砍运厘竹,进行沙晒厘竹加工。据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怀集县每年上调给国家的厘竹达80多万担。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竹木资源,发展竹木加工生产,出口各种竹木加工工艺,特别是家具,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繁荣了市场、支援了外贸出口。在县工艺厂的编织车间,工人们正在编织竹制品,加工各种木制家具;而纤维板厂车间在生产纤维板,进一步推动怀集经济发展和产业多元化。
县工艺厂工人正进行竹木家具加工制作
通过兴办采育场,怀集县每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每年18万立方米木材上调任务,为国家建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到1977年,全县建成以用材林为主的林业基地360多万亩。洽水公社罗岗洲堆木场上,一辆辆解放牌运输车正从林区将木材运出来,工人正忙于装卸车作业,有的工人将木材扎成木排后经绥江河往县城或坳仔运送,还有木排经过凤岗那急流险滩的场景,满载木材的汽车队行驶在白水伐木场婉然曲折的林区公路上,险象环生。
电影纪录片《怀集林业采育场》
成为研究怀集林业历史的重要素材,
并在怀集三岳自然保护区
科普·研学基地展馆长期播放,
深受观众喜爱,
成为传承和展示怀集林业成就的重要载体。
本文由怀集发布出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发布:怀集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谭上洲、林文秀
编辑:聂环贞
编校:植敏仪
审核:李光吉、陈友
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发送邮件方式到怀集发布的邮箱(hjxcbwxg@163.com),分享您的图文或短视频,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怀集发布哦!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怀集发布”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