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育实景三维中国多类型应用场景,加快构建实景三维中国应用生态,切实发挥空间地理数据要素保障效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联合组织开展了2024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征集。
2024年8月29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了60个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名单,涵盖支撑自然资源管理、赋能政府决策、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服务百姓美好生活、服务数字文化建设及支撑数字生态文明六个方面。即日起,将刊发这些案例,供广大读者研阅。本期刊发《国土空间规划实景三维智能可视化分析平台研发及应用》。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是自然资源部推进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重点之一。近年来,广西顺应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满足新时代下国土空间规划的需求,提高国土空间规划可视化水平与智能决策能力,开展了国土空间规划实景三维智能可视化分析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研发与搭建,将平台研发与应用作为广西自然资源厅亮点工程进行建设。通过实景三维可视化、人工智能监测等技术手段,建设具有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能力的实景三维辅助国土空间规划系统平台,全流程辅助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划审批和规划监督实施,提升国土空间规划治理能力。一是研发广西国土空间规划三维可视化技术并突破省级大范围、大规模、多尺度实景三维数据高效加载调度。提出混合索引三维调度技术,形成高效国土空间规划大场景调度能力,实现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植被轻量化处理技术,有效降低实景三维模型数据冗余,多尺度三维数据加载效率提升30%。
二是研发适用于南方破碎地块特征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遥感智能精准监测技术。构建符合小检测目标的图像样本、融合多尺度差异特征与加权损失惩罚的卷积神经网络变化检测模型,提升南方破碎建设用地识别查全率至96%,识别效率较传统人工目视解译提升10倍以上,实现了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智能化监测。
三是将实景三维数据、卫星遥感、社会经济大数据融合运用,构建符合广西国土空间规划需求的城市更新潜力评估模型和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国土空间规划实景三维智能可视化分析平台支撑广西多层级国土空间规划全流程业务化应用。
四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三维数据底座的基础上,结合规划专题数据创新实现了国土空间规划多场景可视化模拟与分析,如地形分析、日照分析、城市防洪排涝智能分析、城市景观视廊分析、模型编辑、方案对比分析等,为广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直观、可视、精准的分析结果,有效提高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效率,实现规划编制—审查—实施监督全流程应用。
在全国率先自主研发实景三维辅助规划平台,在广西各市县全面推广使用。项目在广西自然资源厅的统筹部署下开展,软件平台在广西区厅、12个地级市、49个县及相关编制单位免费安装使用,支持各市县自然资源局高效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为各编制单位提供立体、可视、智能的规划编制工具,大量节约财政开支,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将平台广泛应用于广西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一是支撑广西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为广西14个地市中心城区以及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双评价”成果进行校验,为广西33个关键生态区边界修整、重要尾矿库风险识别以及魅力游道展示提供技术支持,为广西省级以上重点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提供可视化分析,为广西37个风景名胜区进行三维校验,为广西84个县城镇开发边界审核(审核边界部分)提供技术支撑等;二是支撑广西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与审查工作,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供社区生活圈、景观视廊、安全底线、魅力空间等专题内容编制分析,提高规划编制准确性;三是项目成果为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镇小龙村、合浦县、北流市、桂平市、象州县大新县、武宣县、凤山县、扶绥县、东兰县、南宁市江南区等95个村的村庄规划提供三维数据底图及规划编制分析工具,为各市县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可视化、立体化、智能化的工作手段,极大提高规划编制准确性。主动服务自治区重大工程项目。服务广西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如在平陆运河建设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广西平陆运河工程建设项目中,运用项目平台软件三维地理空间展现能力与数据融合叠加能力,直观对比多方案规划路线差异,辅助平陆运河路线多方案比选;充分利用平台三维地形数据,结合基于斜坡填方量估算的弃土场潜力区选址分析工具,对平陆运河沿线进行弃土场潜力区查找、分析,智能选出弃土潜力区域60个,为工程建设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成果在广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审查、自然资源底线成果审查与管控、重点园区发展动态监测、重大工程项目设计与实施等工作得到业务化应用;服务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编制并获评审专家组认可;支持小龙村村庄规划项目,被评为自然资源部公布的首批75个全国村庄规划优秀案例之一,相关经验在全国范围推广。目前,各单位应用项目成果开展规划相关项目150个,累计完成服务合同额超4亿元,新增利润达1.4亿元;新技术和传统技术投入的成本比较计算,节支超3800万元,经济社会效益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