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文明风尚提振乡村“精气神”——镇安县创新“三学四提五争当”乡村文明提升行动见闻

政务   2024-11-08 01:36   陕西  

时值金秋,层林尽染,“丰”景如画。 

10月30日下午6时,镇安县云盖寺镇云盖寺社区的周华凤来到社区广场,开始招呼舞蹈队员集合排队。随着优雅的歌曲响起,50多名老人身着统一服装,舒长袖、柔身段,英姿飒爽。  

“组织老年人跳舞,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73岁的周华凤老人,在云盖寺镇工作了35年,退休后牵头成立了老年舞蹈队,她以丰富的文化活动来反映日益幸福的美好生活。  

今年10月,镇安县出台了《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施“三学四提五争当”乡村文明提升行动方案》,坚持把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大力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活文明细胞,涵养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三学四提五争当”乡村文明提升行动在山城镇安蔚然成风。  

补足精神之钙 铸牢思想之魂

为充分发挥农村精神文明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等方面的独特作用,镇安县把理论学习作为乡村文明和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做到学思践悟;坚持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学习先进典型,汲取奋进力量。通过“三学”补足基层干部群众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夯实行动之基。  

“现在我们不用把大家请到会议室里普政策、讲道理、说官话,要将这种模式转变为一条板凳,一群人,随时随地能开课,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把群众关心的事情讲清楚、说明白。”9月20日西口回族镇岭沟村驻村第一书记朱峰说,“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今年省委一号文件的重点内容之一,以后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红火。”说完,围坐的群众都纷纷鼓起掌来。 

文明实践宣讲志愿者“送学上门”,延伸“流动课堂”深入田间地头、农村集市、辖区学校的触角,用“乡音”传“党音”、用优秀文艺作品讲述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好故事,通俗的语言和丰富的形式引起大家的共鸣,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长短相济、动静相宜的表现形式,让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接地气”更“冒热气”。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板栗收获后,要及时对板栗林进行科管,对枯枝败叶进行处理,及时防治病虫害……”“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的防电诈小知识,请大家一定要牢记……”10月8日,木王镇党委“理论学习轻骑兵”宣讲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结合村民身边生活、产业发展等民生实事,通过现场宣讲、面对面交流、发放宣传单等方式,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送到基层、送到田间地头,用真抓实干赢得百姓口碑。 

据了解,镇安县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等权威读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定意志、增强能力。全县党员、干部常态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三融入”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及时敏锐地洞察群众所思、所忧、所盼,用心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同时以道德讲堂为载体,组建“五老”、乡贤、各类典型人物及志愿者为主要成员的宣讲队伍,以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引领,与理论宣讲、移风易俗、模范引领相结合,宣讲道德故事、宣扬“凡人善举”,立标杆、树典型、学榜样,激发乡村文明建设内生动力。  

“今年以来,我们邀请市委宣讲团等专家教授来镇开展专题宣讲3次,组建县镇村三级理论宣讲服务队156支,开展‘栗乡之声进基层’道德讲堂、国学讲堂、非遗讲堂、‘微课堂’等宣传宣讲活动130多场次,宣讲活动覆盖受众逾10万人。”镇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倪方海说。

提升工作质效 增强实干本领 

“走,咱也去听听‘乡音微课堂’。”近日,随着上河社区老王一声吆喝,村民们三五成群地向社区围拢而来。  

听地道乡音,看发展变化。西口回族镇上河社区、岭沟村、聂家沟村等,依托和谐大院、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开设文明“乡音微课堂”,附近的村民拿着小板凳围坐在场院里聆听乡音讲师讲解“乡风文明”的要求和模范典型评选标准,公正选出了“文明家庭”“身边好人”“好媳妇”“大孝子”等乡风文明典型。  

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行。镇安县围绕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要求,全面开展提升思想引领力、提升价值凝聚力、提升文明塑造力、提升干事执行力“四提升”行动,统一思想、凝魂聚气、以文化人、履职尽责,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坚持项目化、清单化管理,打造“文明栗乡·礼仪镇安”品牌。  

群众需要,片长就到。“小片长”成为群众“贴心人”。  

“多亏了你到我们家来讲解反诈知识,要不我真的就把我的养老钱转出去了。”“感谢你通知我儿子去参加县上组织的春风行动招聘会,他在那里找到了合适的工作,目前已经在西安上班了。”在微信群里,茅坪回族镇腰庄河村片区网格员阮仕钧手机消息一直响个不停。平日里,他经常深入所负责的罗家沟片区,以谈心、交心、拉家常的形式,向群众解读惠民政策,宣传法律法规,把党的声音和关怀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厚植了乡风文明“软实力”,同样,文化产业发展更为乡村振兴奠定了“硬支撑”。 

近年来,镇安县紧盯打造“世界蕙兰之都、秦岭兰花小镇”目标定位,采取政府搭台、企业运营、龙头引领、协会规范、花农参股“五位一体”模式,投资7.7亿元,实施了“中国·镇安兰花特色产业园”项目,规划面积180亩,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建成蕙兰名品培育中心2700平方米,国兰展示交易中心5200平方米,兰花繁育栽培基地1万平方米,加速推动兰花产业发展壮大。 

镇安县兰花协会会长阴杰介绍:“目前,全县共有兰花栽培户2363户,其中兰花公司5家、兰花专业合作社11家,超万盆大户263户,共栽培兰花320多万盆,兰花交易额累计突破1.5亿元。” 

镇安县以文化产业为抓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互联网+”模式,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县策划实施乡村文化产业项目15个,培育文化企业9家,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30个,带动创业致富农户3547户。  

争当文明先锋 弘扬新风正气 

“人心要善,多做好事,心里才踏实。”10月25日中午,刚从建筑工地回家吃饭的刘宏祥,对24年孝老爱亲的付出已经习以为常。 

今年53岁的刘宏祥,是月河镇罗家营村脱贫户。他出不了远门,六口之家除了养两头猪,平时就在附近干些零活。“岳父刘召有瘫痪45年,我已经照管了24年,比以前好多了。”憨厚的刘宏祥依然面带微笑,“以前我要照管4个老人,我的父亲和妻子的两个叔叔4年前相继去世,要不是党的好政策,我都不知道咋生活呢。” 

镇安县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人、影响人、凝聚人,倡导干部群众争当先进文化传播者、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者、文明创建先行者、文明礼仪倡导者、移风易俗践行者,引导人民群众践行文化使命,担当时代责任,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走进镇安县乡村田野,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近期,镇安县茅坪回族镇茅坪社区陕南移民搬迁点一场温馨、喜庆、节俭的回族婚礼热闹非凡。村干部变身“服务员”在宴席间奔忙,整场婚宴简朴但不失庄重。 

“我们动员一对新人按照《村规民约》,尽量精减婚事操办流程,一桌宴席不超过300元。”茅坪社区干部王富胜说,“婚礼简办新办,大家商定的规范,就要自觉地遵守。虽然形式简约了,但邻里互助、亲情爱意、喜庆热闹却一点都不少。”  

镇安县发布推行《镇安市民文明公约暨文明有礼二十八条》《镇安县文明新风“新10条”》,围绕社会现象、生活习惯等开展除陋习、讲文明、树新风等移风易俗实践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宣传工作,动员广大居民群众自觉参与,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让文明新风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数据显示,目前镇安县已累积“道德分”20多万分,兑换各类物品价值60多万元;创建全国最美家庭2户,省、市“五美庭院”示范村4个、示范户20户;设置“荣誉墙”“善行义举榜”523处。申报创建文明先进集体75家,其中申报国、省11家,建成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2个,文明村镇创建参与率96.8%,建成率76%。

“到2025年底,镇安县计划建成更具品质的省级文明县城、县级以上文明镇村分别占比85%、75%以上,命名市级以上文明家庭10户,全县建成市级新时代乡风文明示范站点10个、县级50个,建设4条沿河、沿边、沿线精神文明示范带,广大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将会显著提高。”镇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焦荣煜说。(作者:张宏  陈少斌)


来源:镇安融媒




镇安宣传
讲述镇安故事,唱响时代强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