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给世界一片“梵天净土”

政务   2024-10-20 08:30   贵州  

2024年10月18日,《世界文化报》以《梵净山:给世界一片“梵天净土”》为题,整版报道铜仁梵净山,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雄山巍巍,林木蓁蓁,涧溪潺潺。


秋天,梵净山游人如织,登万步云梯,赏原始森林,观蘑菇石崖,览茫茫云海。


在红云金顶,排队登山的游客们,指着摩崖石壁上“丽水陈国”几个字感慨万千:“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亿万年留下的遗迹,就被这么几个字给糟蹋了!”


时间回到2021年7月11日,游客陈某平在梵净山红云金顶排队通行过程中,使用登山手杖在梵净山金顶摩崖石壁上刻划“丽水陈国”字样。这一行为对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造成不可逆的价值损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22年3月,江口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决,陈某平承担景区文物修复及赔偿费12万余元。



梵净山是中国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距今已有10亿至14亿年历史,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是“世界独生子”黔金丝猴的栖息地。


近年来,贵州善用法治之力、强化法治保障,对任何破坏梵净山生态环境的行为坚决零容忍、严打击,极力守护好这片古老的人类家园。


针对梵净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周边社区参与管理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2019年1月,《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并与《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梵净山保护规划》《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世界独生子”黔金丝猴保护计划(2015-2025)》等形成较为完善的保护管理体系,多措并举为梵净山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020年11月,“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机制”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向全国分享“先行者”的改革样本。


严格的保障在于立法,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



位于梵净山脚下的江口县德旺乡,是紫袍玉带石主产区。2005年,某玉石公司取得采矿许可证后,10多年间采取爆破方式进行破坏性开采,造成资源巨大浪费,严重破坏梵净山生态环境。


2016年10月,江口县人民检察院依法向遵义市播州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法院经审理后,判决相关行政部门依法撤销玉石公司的采矿许可证,并监督其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2020年8月,经省委编办、省高院批复,江口县人民法院梵净山环境保护法庭正式成立,成为贵州省首批设立的33个规范化标准化环境保护法庭之一,负责受理集中管辖的江口、石阡、松桃、印江4地各类环境资源案件。


2021年以来,江口县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05件,被判处采取生态修复措施82件126人,将恢复性司法贯穿环境司法全过程。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留住了人类共同的历史记忆,换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经过多年保护和深耕,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7%,拥有野生动植物7154种(现在为7925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正源源不断转变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


“我是土生土长的江口人,亲眼见证了梵净山的变化和发展。20年前,村民们大都是以农业为生,现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带动旅游业蓬勃发展,大家享受了生态资源的红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监委委员、护林员杨华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19年以来,梵净山景区入园人数达510余万人,旅游收入13.2亿元。近5年来累计兑现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300余万元,直接受益农户2600余户。


“梵净山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瑰宝。保护好梵净山,才能保持好、巩固好我们最大的发展底气和竞争优势。因此,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梵净山,坚决当好梵净山的生态卫士。”江口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滕建华说。


采访即将结束,行走在梵净山的林间栈道,水青冈树上欢腾跳跃的“地球独生子”黔金丝猴,正生动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欢歌。




  梵净山简介  









梵净山位于铜仁市松桃、江口和印江三县交界处,面积775.14平方公里,系武陵山脉主峰。1956年原国家林业部将梵净山划为禁伐区(自然保护区),1978年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复同意将梵净山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并组建管理机构,1986年经国务院同意,将梵净山设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首批1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2018年7月梵净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梵净山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拥有14亿年的地质历程,是我国华南地区地质演化的重要窗口。

梵净山山势巍峨,峰峦叠嶂,溪流纵横,飞瀑悬泻,气候的差异形成的自然景观垂直带谱明显,同时有利的气象条件也丰富了梵净山独特的景观,从而使它风光绮丽,景色优美,有怪石、奇树、佛光、云海、云瀑、妙泉、珍禽、异兽、雪景和天梯十大奇绝景观,自古有“黔中之胜地”的美称。

梵净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位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过渡地区,属湿润性季风山地气候区,受地形及海拔高度影响,垂直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经常山下山上不同天。梵净山海拔高差近2000米,不同海拔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介于5.0℃~17.0℃,山顶与山脚的气温平均相差12℃左右。梵净山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也随海拔的抬升而增大、增多,梵净山地区的年降水量约为1100~2600毫米之间,降水日数介于160~200天,年云雾天数为220天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2%左右,干、湿气候季节分明,雨季长于旱季,雨季集中在4月~11月,雨季期间的降雨量为全年的83%。

梵净山具有中亚热带范围内的生物和森林生态系统景观,具有较鲜明的植被垂直带谱:海拔1300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海拔1300~1900m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海拔1900~2100m是落叶阔叶林带;海拔2100~2200m是苔藓矮林带;海拔2200~2350m是亚高山针叶林带;海拔2350~2572m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带。由于地形复杂,生态环境多样,形成梵净山复杂的森林植被类型和丰富植物群落。

梵净山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初步查明有野生动植物7925种(其中野生植物4789种,野生动物3136种)较2018年的7154种增加了771种,物种数量增加了10.7%,其中发现新物种28种。梵净山成功保留了大量古老孑遗、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4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3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7种),梵净山特有物种295种(其中46种特有植物、4种特有脊椎动物以及245种特有无脊椎动物)。梵净山有36种裸子植物和791种苔藓植物,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为集中的分布区之一,也是东方落叶林生物地理省中苔藓植物最丰富的地区。





      源:世界文化报

      辑:唐仁超
      审:杨映华
值班编委:陈   林
 值 班郝从健



微铜仁
传递好声音 讲述好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