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的泡沫,从社会学上折射出的是中产的泡沫,目前来看房地产泡沫,在绝大部分城市已经挤的差不多了,随着这个行业的根本----土木系,逐步在大学院系中消失,房地产几乎被彻底的革新了。
而该行业的伴生品--中产阶层,也即将跟很多房地产公司或者项目一样,面临阶层的烂尾。美国有乡下人的悲歌,日本有中流阶层的崩溃,而我们中产的烂尾,不都是经济学意义的中产收入陷阱,而更多的是中产消费陷阱。
保护自己的壳,成为盛放自我的碗
中产阶层曾经最引以为傲的是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和市场对行业额外奖励的收入,使得很多的小镇做题家、农村小凤凰用几年的时间,在一个城市站稳了脚跟,收获了城市的居住权和小镇类型的爱情。
一些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逐步也备齐了中产三件套:若干房产、孩子国际教育、年薪百万。当然还有一部分头脑灵活的,玩起了分类投资,股市、基金、黄金、各种币。头脑更灵活的,据说目前在吃皇粮,身背“XXX看”的马甲。
可以说没有哪个阶层像中产一样,深度绑定国家命运。因为他们的崛起,是因为在过去的20年整个国家蒸蒸日上,而我们都知道的崛起密码就是土地财政以及发展中的土地金融,总之是资产的迅速升值,一切水涨船高。
当这些在疫情到来后,更本质的是这种模式的持续性问题暴露出来后,资产贬值、资产流通受阻,这不仅影响房地产,几乎是全社会的影响。
中产三件套,每个都成为套住中产的“套”。资产缩水,快速沦为负资产人群,35岁现象制造的裁员浪潮,首先中枪的就是中产。
进水口受堵了,出水口还是一样,几年下来,他们发现还是自己还是那个做题家,小凤凰成为小家雀。
更严重的,可能是近二十年的努力,在当下会归零。
曾经享受的中产生活方式,原本以为是保护自我的壳,没想到成为盛放自己的碗,就像生蚝一样。
倡导消费主义,直至被“消费”消费
随着中产的兴起,说实话,我们以为看到了希望,一段时间的表达是这样,我们的中产数量等同于一个美国,这个想象力太大了。
特别是该现象带来的消费主义,几乎达到消费的思潮,以至于这几年,我们的消费闭环是,商家针对性炒作一些概念,用网络水军形成传播,带动普通人的消费欲望,影响中产的消费动作,最终中产买单,富人完成收割。割的就是热衷消费主义的中产。
因为富人拿捏了中产的七寸,大部分中产会有一个非常可怕的陷阱:他们习惯于用消费来证明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只要买得起大房子,开得起好车,孩子上得起贵学校,就能证明自己过得好。
于是,他们拼命买房,买车,买名牌,甚至买一切能让自己“看起来很成功”的东西。
这些看似“体面”的选择,其实背后富人制定的是一场无休止的消费游戏。
于是房贷、车贷、教育支出、奢侈品消费,这些加起来,已经让一个双中产家庭达到消费的极限,表面风光,背后却是负债累累。
你身边一定有人月薪两三万,但存款却没多少?连一次突发的医疗开支都拿不出来?
这场游戏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让你花钱,而在于让你永远觉得“还不够”。
一旦经济出现动荡,比如公司裁员、房贷利率上调,或者家庭有突发状况,你的生活就会立刻崩塌。
当下就是这个局面,你去每个中产的家庭,都是过剩的消费主义陈列店,从包、衣服、到各种用具,都是消费游戏推动的结果。让你永远活在不满足里。让你一直追求所谓的“生活标准”。
这些终将被消费主义消费掉,辛苦积攒十几年,快速回到多年前。
不幸的是,年龄增加了,价值稀释了。
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可能是空空的行囊。
独立思考能力,分野出还是原来的我
中产阶层,是真正意义上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代,之前改变命运都需要付出极高的社会成本,大部分是革新甚至革命。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直至21世纪,我们的人口结构里,还没有中产这个群体。中产首先的有私有财产,我们刻在骨子里的私有财产就是房子或者是土地。
房地产就把二者结合起来了。
所以房地产的市场化,才真正意义造就了中产的诞生。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过多的知识也会让之逆转。
前几年爆火的知识付费,几乎就是中产引领的知识浪潮,这些知识,更多的是信息,让中产陷入到知识的重荷载之中,成为其枷锁。本质是,所有的知识付费,其实都是相对浅的层面,要不然没法匹配互联网的传播,就像当下,你如果跟着抖音学习知识,那可能就会被知识反噬。
这些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炫技式的知识信息,致使中产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真正的财富积累,不是依赖“风口”,而是基于清醒的认知和理性的选择。
你不需要追逐每一个热点,也不需要跟随每一个“专家建议”。
任何的专家或者博主,都是流量的奴隶,什么有流量就说什么,至于产生的结果,往往不在考虑之内。我们需要做的,是搞清楚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目标,自己的底线。
坦率的说,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一时可以学会的,贵族和爆发富最大的区别,也许就在独立思考方面。
都说三代才能培养一批贵族,所以当第一代中产陷入财富效应的陷阱时,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的终极使命是要培养自己的孙子辈具备这样的能力。
不幸的是,可能他这一代就要从NO6,下滑到NO7了。
独立思考和判断,某种程度让我们充分意识到我们还是原来的我。
只是背负了一个短暂的“中产”标签。
目前来看,连这个标签也面临着烂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