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实践案例|带你学习零碳园区建设指南

文摘   2025-01-27 10:11   河北  

背景
我国低碳化园区转型起步是于2007年,为零碳园区发展奠定基础。园区低碳化转型经历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园区、UNIDO绿色工业园区、低碳工业园区、绿色园区、碳排放评价试点产业园区等类型。截至2020年11月,国内已通过验收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48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44 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71家。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打造100个城市园区试点。
供给与需求
为实现园区“碳中和”目标,在打造零碳园区中,应根本上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方面入手,叠加智慧能源管理与能源交易,构建零碳园区的指标体系。从供给侧看,零碳园区的零碳能源供给系统如同人体血液,通过零碳能源供应贯穿整个园区的开发运营;
从需求侧看,绿色建筑是零碳园区的细胞,通过绿色建设实现在建设、运营过程中最低的能源消耗;零碳环境是零碳园区的骨骼,通过绿地的布局实现碳汇,同时通过电动化交通工具,将整个园区低碳化联通;
零碳园区的大脑是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通过智慧能源大脑的系统化、网络化、数据化管理,实现园区整体运营中的高效节能。从而形成能源供给、零碳建筑、零碳环境、智慧管理系统、能源交易体系的零碳园区指标体系。
在零碳园区打造中,应重点关注园区碳排放、绿电使用率已经在能源利用方面的各项指标。通过不断提高零碳能源供给,形成园区能源供给100%绿电,同时降低碳能源利用,促进碳排放量降低直至为零,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园区。
政策梳理
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各部门从能源优化、资源利用、废弃物处理、碳排放核算等各方面推动产业园区绿色发展、低碳转型。
2022年1月国务院《“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推动工业园区能源系统整体优化和污染综合整治,鼓励工业企业、园区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以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为重点,推进供热、供电、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对进水浓度异常的污水处理厂开展片区管网系统化整治,加强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集中贮存和处置,推动挥发性有机物、电镀废水及特征污染物集中治理等“绿岛”项目建设。到2025年,建成一批节能环保示范园区。
2021年12月发改委、工信部《关于做好“十四五”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循环链接、推动节能降碳、推进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加强污染集中治理等循环化改造,实现园区的能源、水、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二氧化碳、固体废物、废水、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
2021年11月工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 鼓励运用数字技术开展碳核算,率先对绿色工业园区等进行核算;支持在绿色低碳园区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基础设施REITs)试点;鼓励建设中外合作绿色工业园区,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在国内转化落地。
2021年10月生态环境部《关于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的通知》: 选取一批具备碳排放评价工作基础的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开展试点工作,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开展不同行业、区域尺度上碳排放评价的技术方法,包括碳排放现状核算方法研究、碳排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碳排放源识别与监控方法、低碳排放与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方法等方面。通过试点工作,重点从碳排放评价技术方法、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的规划优化调整方式和环境管理机制等方面总结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为碳排放评价纳入环评体系提供工作基础。
2021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科学编制新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依法依规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准入标准,完善循环产业链条,推动形成产业循环耦合。推进既有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推动公共设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等。
实践案例
华东某中外合资工业园区
该工业园区是全国开放程度高、发展质效好、创新活力强、营商环境优的区域之一,并且正在以低碳建设和绿色创新推动园区融合发展:
在能源利用方面: 大力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使用,基本形成了“光伏-储能-充电桩-天然气分布式”区域能源互联网络;同时,对成员企业推进开展能源审计、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考核、提升企业节能绿色意识,加强能源管理;“十三五”时期,园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呈稳步下降态势。
在绿色工业方面: 以循环经济为指导理念,设立了节能循环低碳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提高了企业开展节能技改、能源管理等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重复利用热能、污泥等副产品及厨余垃圾和废弃物,并生产沼气和生物质燃料,形成循环产业链。
在社区管理方面: 倡导绿色生活,全域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在绿色建筑方面: 积极推广以节能环保、自然采光、雨水收集为特色的绿色建筑,获评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
在绿色交通方面: 通过“以桩促车、以车引桩”,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在全域内使用清洁能源公交车、推广普及电动汽车、鼓励使用自行车。
在数字化管理方面: 与数字化服务供应商开展合作,搭建开放的能源互联网共享服务中心,以设立基准、优化能源需求、减少排放和提高能效。
相关推荐
三部委:组织开展驭风行动,每个行政村不超过20MW,探索备案制,鼓励共享收益
国家发改委:积极发展户用分布式光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国家能源局:“应接尽接”,不得以其他理由制约光伏用户接入电网!
全国24多座政府大楼已装光伏电站!清洁能源,大势所趋!
全面详细!五大六小、20家地方能源集团介绍!
光伏+高速大爆发!(秒懂!一文讲清行业政策、项目布局、技术规范等)
国家能源局:因地制宜加快推动分布式光伏开发!
国务院发布:推动风电、光伏跃升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本文只供光伏领域学习讨论之用,无任何商业用途!

光伏俱乐部
汇聚光伏精英,科普光伏知识,共享光伏资源,传递光伏正气。 因为光伏,我们相识、相知,共同奋斗,共铸梦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