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合水镇兴旺村,错落有致的村居依山而建,古朴的造纸作坊映入眼帘。经过千年传承,这里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蔡伦古法造纸技艺,被誉为研究蔡伦造纸术的“活化石”。
兴旺村位于梵净山西麓,距印江县城22公里,全村辖3个自然村寨10个村民小组,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和铜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兴旺村形成于明代中期,主要姓氏为蔡姓。相传在明代洪武年间,精通造纸术的蔡伦旁系后裔因躲避战乱,从湖南耒阳入贵州,定居于兴旺村蔡家坳组,以造纸技艺维持生计。从此,蔡伦古法造纸术在兴旺村兴起。
据《道光思南府志》记载,明弘治年间,居住在望溪坝(今兴旺村)一带的村民沿印江两岸利用河中的石料兴建作坊,建有水碾、窑子、水碓,利用当地的构树皮作生产原料进行造纸生产,称之为兴旺“白皮纸”,称作“文章纸”。
兴旺村沿袭的蔡伦古法造纸术,以构树皮、松膏、石灰等为原料,生产工序十分复杂,生产过程包括选料,浸泡、蒸煮、漂洗、碎料、舂筋、打浆、舀纸、晒纸、收垛、分刀、捆扎、包装等多道工序。这门手艺从祖辈手里一代代传承下来,至今已历经15代人。鼎盛时期,村里从事造纸生产的有六七百人。
兴旺村采用蔡伦古法造纸工艺生产的白皮纸,由于重视选料和讲究生产工艺,产出的白皮纸坚韧性强,细腻而不松散,色白而不反光,汲水而不浸渍,具有防蛀功效,利于永久收藏保存,主要用于书画用纸、工业用纸、金融及商业用纸等。
早在清末民初,当地生产的白皮纸就因纸质优良享誉四方。在抗战时期其生产达到鼎盛,并以“印江白皮纸”品牌外销,产品供不应求,除销往本省的江口、松桃、凤岗、余庆等地,还远销湖南、广西、云南等地及东南亚国家。
然而,随着机器造纸的兴起,古法造纸受到巨大冲击,大量的作坊被遗弃。兴旺村从事这门技艺的手艺人纷纷转行,让当地的蔡伦古法造纸失去了“往日光彩”。
传承村落文化,留住一方乡愁。2012年9月,兴旺村被命名为“中国民间古法造纸艺术之乡”。2014年,兴旺村依托省文物局下达的专项资金,新建了传统造纸生态博物馆,该博物馆占地面积32亩,建筑面积1230方米,主要分为生态博物馆、古法造纸作坊及作坊遗址群两大部分,详细记载着古法造纸的工艺和历史,集传承造纸术、教学科研、生态文化和旅游观光为一体,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
2023年3月,为深入盘活文化旅游资源,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加速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合水镇以打造全域旅游为契机,依托“蔡伦古法造纸”特色民族文化名片,引进贵州翰林院生态文旅有限公司,对博物馆进行维修改造、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设备,将蔡伦古法造纸生态博物馆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基地,深受文物专家、书法爱好者及各地游客青睐。
今年,兴旺村依托特色小寨建设项目,投入资金200万元,开展造纸作坊维修、文化墙、三园建设、通组路维修等项目建设,有效促进历史遗存与现实生活共融、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为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硬件支撑。
传统村落焕生机,乡村振兴添活力。展望未来,兴旺村将深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挖掘文化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让“古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奋力绘就乡村振兴大美画卷。
来源:梵净云天客户端
三 审|李 坤
二 审|任江林
一 审|李芳艳
编 辑|蒋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