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之痹证,“痹”有闭阻不通之义,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导致。
经络包括了经脉和络脉。经脉在人体深处,络脉在人体表面,也就是大家能看到的青筋。
它们不仅运行气血,还连接着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不可不通,不通则生百病。
若是风寒湿热等引起经络痹阻,影响气血运行,血滞成瘀,可引起肩痛、臂痛、腰疼、腿疼、周身疼痛等各种痛,都名痹症。
所以瘀血不仅可作为不通的后果贯串痹证始终,还可反向引起经络不通,导致痹证发生。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纤维织炎和神经痛等,均属中医痹证范畴。
清代逐瘀名家王清任说,治疗痹症时,明知受风寒,用温热发散药却不愈。明知有湿热,用利湿降火药也不见效。久而久之,病人肌肉消瘦,于是想这是不是阴虚呢,赶紧用上滋阴药,也是吃了白吃。这就要考虑怎么处理内在已凝之血了。
2
为了杜绝拿自己当试验品,怎么一下就清楚是痹证有瘀血呢?
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 、疼痛
清代医家唐容川说:“凡是疼痛,皆瘀血凝滞之故也。”各种疼痛是痹证瘀血阻络最突出的表现之一。血瘀必有气滞,不通则痛。所以疼痛特点,其一,痛有定处,多为刺痛,痛处拒按或有红肿。其二,久痛不愈或反复发作。其三,过劳或过逸均可加重,但轻加按摩或适宜活动可减轻。
2、肿胀
多因瘀血阻滞、津液不布或痰湿瘀血胶结而成。《圣济总录》宣称: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
3、局部硬结或瘀斑
湿聚生痰,痰与瘀血互结而出现硬结。少量血液自经络渗出,可成瘀点瘀斑。表现为皮肤、粘膜有瘀点、瘀斑,皮肤关节处有色素沉着等。
4、色泽异常
血行不畅,气血不能外达,肌肤失荣,故见皮肤干燥无光泽,或肌肤甲错。瘀血阻络日久,溢于脉道之外,故见面色暗黧,口唇紫暗。
5、舌象
血瘀日久,溢于络外故见舌紫暗,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青筋明显。
6、脉象
《类证制裁•痹证论治》:“脉涩又紧,为痹痛。”瘀血闭阻经脉,故见脉象为涩、结代或无脉。以细、滑、弦、涩多见。
3
身痛逐瘀汤正是王清任为痹症有瘀血献上的绝杀技。有活血祛瘀,通经络,祛风除湿,止身痛之功。
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灵脂(炒)6g,香附3g,牛膝9g,地龙(去土)6g。水煎服。
本方有中成药。
方中诸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祛瘀。没药,灵脂,香附行血气,止疼痛。将气滞血瘀尤其是血瘀问题处理掉。剩下的风寒湿热,由秦艽,羌活祛风除湿。牛膝、地龙疏通经络以利关节。甘草调和诸药。由此祛风除湿,活血祛瘀,行气镇痛,通利关节,面面俱到。
尤其开方之首秦艽和收尾之将地龙。秦艽祛风除湿,地龙活血通络。
秦艽辛苦平。润而不燥,无论寒湿、湿热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之病,无论新久,均可应用。是治疗风湿关节痛等的佳药,很多痹证方可见。
地龙长于土中,性寒清热。以其蠕动善行,长于通行经络,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并可将它药带至病症之所,共同暴打病痛,并将落花流水之败兵从便便赶出去。
故而本方集活血化瘀与祛风除湿双手段,不仅治本,且治标。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凡气滞血瘀之腰间盘突出、腰椎增生、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类风湿,甚至带状疱疹等,均可用治。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诚挚说明: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及初发权仍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
// 1
|老祖宗发现:脚上有神秘的“生命密码”,可治疗全身疾病!
// 2
|道医:要想健健康康活的久,秘密就在这“两千字”里,堪比道德经5000言!
// 3
|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不是排便,也不是喝水,早知道早受益
// 4
|就是这么厉害!这里每天敲50下, 白发减少、大腿瘦了,而且水肿、毒素也渐渐消失了!
// 5
|猝死,90%都是因为“这个地方”被堵住了!
// 6
|道医:穴位就是中药,经络就是药房!医生嘛,就是你自己!
点击下方👇[ 道医养生 ]关注我们
道医学习交流,上医治国,道行天下
愿有志之士共同交流学习道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