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某局办公室一级调研员李某某违规将1份秘密级文件交给借调人员朱某某,用以文稿起草中参考。朱某某违规用手机拍摄其中2页,并存储在手机中。同年底,朱某某将文件图片发至单位微信工作群,供其他同事参阅,造成泄密。
案例4:节假日用微信转发涉密文
某银行工作人员刘某某前往上级部门领取了1份秘密级文件。该行领导林某考虑到春节后马上要报送材料,便要求刘某某将该涉密文件拍照以微信方式发给她。林某收到文件后,又要求刘某某将涉密文件微信发给同事尤某某。此后,尤某某将该涉密文件图片通过微信传至平板电脑,为向朋友表明自己加班无法赴约聚餐,尤某某将该涉密文件其中1页发至好友微信群。
事后,尤某某受到政务记过处分,林某、刘某某受到警告处分,该银行在全市被通报批评。
案例5:在微信群里传达工作秘密
某省属某高校从OA办公系统接收了1份上级下发的文件,文件标注属于工作秘密。此后,该校高某某、陶某先后通过学校OA办公系统转发文件,杨某某收文后,未注意到文件附件中有关保密要求,擅自将文件发至微信工作群进行传达部署。
事后,杨某某、陶某、高某某等分别受到诫勉、责令检查和谈话提醒等处理。
对于以上5起案例,大家要从中汲取教训,不断加强自身保密意识,筑牢保密安全防线。
安全保密提示
提醒1:手机通话不保密。手机通话是基于开放的无线信道的,且信号转换中只进行了极其简单的加密算法。只需要简单的接收设备,就能够监听通话内容。
提醒2:数据传输易截获。使用短信、微信等对外发送信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通常是没有加密的,且很多第三方应用程序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也不加密,很容易被恶意程序进行截获。
提醒3:“撤回消息”可恢复。在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上发送信息后,即使使用“撤回消息”功能将消息撤回,在通信软件后台缓存和手机动态内存中仍然存在,只要采取相关技术手段即可实现对撤回消息的恢复。
提醒4:存储信息不保密。智能手机也是具有操作系统的,而任何操作系统都可能存在漏洞,有被黑客远程攻击或控制的风险,而且部分应用程序会自动收集用户的个人数据并存储在云端,以便数据分析和挖掘。
提醒5:删除文件可还原。手机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复杂工业品,由于技术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在手机中存储、处理的任何信息,即使删除了还是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难以彻底清理干净,仍有被还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