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中微尹志尧:我冻龄38岁,只持股0.7%,因为社会主义教育

科技   2025-01-02 12:37   北京  

科创板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贡献有目共睹。
作者 |  陈骏达
编辑 |  Panken
芯东西1月2日报道,近日,科创板三家硬科技企业掌门人做客央视《对话》栏目,在科创板成立5周年的背景下,深度分享了创业、融资历程中的艰辛过往、公司当前面临的挑战与解法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参与对谈的3位嘉宾分别为中微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志尧、龙芯中科董事长兼总经理胡伟武及石头科技董事长昌敬。
本次对谈中,三人都正面回应了当下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针对中微近期持续的高管变动,尹志尧回应,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他们必须快速将美籍高管撤至二线。过去近20年时间里,中微培养出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换血。
龙芯中科上市后业绩持续下滑,胡伟武坦言,过去的龙芯主要依靠政策性市场,目前这一市场的发动机已经熄火。龙芯正在积极转型,预计将很快进入新的增长启动期
石头科技近期利润下滑,股价承压,投资者情绪不佳。昌敬称,石头科技10周年之际,组织能力已经实现突破,因此在近期增大了研发和市场开支,导致利润率下降,但他们对未来业绩很有信心。
回顾创业历程,尹志尧分享自己一直以38岁的心理年龄面对一切,60岁归国后加入刚刚起步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从零开始。中微推行全员持股计划,连司机和招待员都持股,在市值突破1000亿后,他们创造了325名百万富翁、375名千万富翁以及50名亿万富翁,尹志尧本人持有公司0.7%的股份。

英伟达如今的成就让尹志尧感触颇深,他称自己从业62年,现在不会搞别的,只要一直咬牙坚持做下去,就会做到世界最好
龙芯起步之初属于科研项目,胡伟武称后续他意识到靠评职称与拿奖是做不成的。创业之初,他从负数开始,因为看了太多的“国家项目指南”和“美国人的论文”,反而不理解市场的真正需求,花了两三年改造思想
创业之初,尹志尧与胡伟武都拿到了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当时投资龙芯的北工投更是表态“赔了也要投”。石头科技则乘着小米生态链的建设机遇,拿下投资。
三家企业后续均在科创板上市,为企业发展带来质变。尹志尧称自己上了科创板才知道有多好,中微上市前15年“吭哧吭哧”融了40亿,但上市后很快就筹集到近百亿资金,这让他们能全面铺开研发工作,目前一年要同时开发20多种产品
胡伟武分享,科创板过去五年对集成电路行业高速发展的贡献已成为行业共识,新款龙芯CPU已经实现3-5倍的性能提升,足以支撑企业从政策性市场走向开放市场
以下是这期节目的完整文字实录(为方便阅读,芯东西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增删调整):

01.
回顾创业历程:
有人从零开始,有人从负数开始


主持人:先来请问一下三位,你们当初为什么会开始有创业这样的一个想法?
尹志尧:
在1984年,我非常有幸在硅谷加入了英特尔的中心研究开发部,是第一个进入英特尔的中国留学生。从那会儿到现在整整40年了,其实也没做什么,就做了一个微观加工的设备。当时有一本叫《硅谷之火》的书,鼓舞了很多的创业者。但是我完全没有创业的想法,只是做一个工程师。
到2004年,本来60岁可以退休了。我正好看到中国的集成电路开始起步,而且中国在设备方面几乎是空白,所以就回来干了。我60岁的时候和现在差不多,我觉得好像挺年轻的,所以我还想干。
主持人:您评估一下自己60岁时的心理年龄是?
尹志尧:
我一直说38岁,我的年龄就冻在38岁,现在仍然是38岁
胡伟武:
大家知道我是来自科学院。当时我2001年要开始做龙芯CPU的时候,就感觉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么能没有CPU呢?所以我们开始做。从2001年到2010年,我自己作为课题组组长在中科院计算所研究CPU,花掉了国家大概有4个多亿。
那时候很多人就问,你这个龙芯做出来干嘛用?我原来以为就是有了就行,作为科研成果用。后来在反复的被逼问中,我们就认识到,龙芯这个东西恐怕不是靠评职称,拿各种奖可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去办企业。
我觉得我创业是从负数开始的。一般人,比如像尹总他可以从零开始。但因为我是科学院的一个学者,我读的书太多了,国家项目指南看得太多了,美国人的论文看得太多了,然后就恰恰不了解市场需要什么。
我经常说,我2010年创业到2012年,头三年就干了一件事,价值观的改造,思想的改造。原来很不在乎的事情现在我在乎了,原来在乎的事情又不在乎了。
昌敬:
我是1999年上的大学。1999年的广州正处于一个躁动的年代。那时候大家都想着要去创业,想着要去赚钱。可能在那个时候我心里就有了一颗创业的种子。读完大学以后,我参加工作,也在大厂工作过。在2011年的时候,我开启了我的第一次创业。
非常幸运,因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就被收购了。过去我都是在做软件做互联网,但第二次创业,也就是我2014年创立石头科技的时候,我选择了一个我没有任何经验的赛道,就是机器人赛道。

02.
集成电路起步期融资困难,
国资与海外资本成主力


主持人:对各位来说,最重要的第一笔起步资金是怎么拿到的?
尹志尧:
回国以后,上海政府对我们支持很大。第一笔资金是一个科教兴市的项目,5000。如果项目做成的话,就把钱还给政府,没有利息。这就使得我可以从美国召回来15个人,而且开始建实验室,开始启动。
胡伟武:
2009年我们要去创业的时候,CPU是红海市场,英特尔和Arm已经充分的垄断了,没有人相信我们能做起来。那时候是没人投的。
当时北京市要扶持我们,最后找了北京市工业投资公司(北工投)。我印象很深刻,北工投的董事长,到我们计算所来谈的时候,讲了一句话,他说:“我知道投龙芯肯定是赔的,但是赔了也要投,因为这是国家战略。”所以当时他们就投了,牵头投资了一个亿。
主持人:很多创业者告诉我说,其实我哪有什么第一笔钱,就是找老婆借、找爸妈借、找朋友借,这是来自于我们努力了半天的积累,但对于创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有些幸运者可能会拿到PE或者VC这样的一些社会资本。
尹志尧:
说老实话,在2004年,因为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包括集成电路不被多数人所知,所以融资非常的困难。经过8个月的努力,最终还是没有办法,融不到钱。
但是企业还要继续,因为5000万元只是一点点钱,对我们来讲一般都要10亿、20亿的钱才可以,所以我们到美国去融资。
没有想到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它对这个行业很熟悉,对我也比较熟悉。本来我们想融1700万美金的钱,结果有三倍的钱挤着要往里进
昌敬:
我是属于跨行创业,之前是做互联网行业,后来跨界到硬件领域,所以去找融资的时候,投资人是非常不相信的。
有一个我非常好的朋友,同时也是投资人,他告诉我说如果你要去做一个互联网项目,我可以捧着钱来投你,但你现在去做一个你完全没做过的项目,我凭什么相信你能做成功?
到后面去见小米投资部,小米当时刚好正在组建它的生态链,我们比较幸运,获得了小米的投资。特别感激雷总,在这种时候雪中送炭,投资了我们。

03.
“我们都是中国人,要给国家做事情”


主持人:如果把科创板比作一所大学,作为招办主任,我们期待招来什么样的企业?
王泊(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
设立科创板到今天应该已经有了五周年,我们有579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那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到科创板上市呢?科创板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这些硬科技企业是符合国家战略的,同时也在解决突破重大的技术难题,还有一个就是市场的认可度。
至于科创属性的标准,我们从研发的角度提出了像研发投入、研发强度、研发的产品、研发的成果,还有研发的产业化等相应的标准,通常使用一个4加5的标准。
我们设置了五套上市条件。除了第一套标准之外,其他四套上市条件均没有设立盈利的指标。这一系列制度性的安排,是为了提高科创板对科技企业的包容,能够让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硬科技企业都能够在科创板上市。
主持人:全球来看,有那么多资本市场可以做选择,你们三位最终都是选择了科创板。三位是从一开始就认定了科创板,还是经历了什么样的一些思考?
尹志尧:
我在美国生活工作了24年,所以在回国创业的时候,这个先入为主就想,创业好了上纳斯达克。但是呢,在做的过程中,这个屁股越来越往中国方面移动。
主持人:这个原因是什么呢?
尹志尧:
我们都是中国人,要给国家做事情。后来过了几年出了科创板,我们就心里特别高兴,所以我们就赶快拆红筹,注册到上海。
昌敬:
最开始石头科技准备上市的时候,选择的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因为当时我们不太符合A股上市的条件。后来我们在美股上市大概已经进展到90%的时候,突然有一则消息说中国有科创板,最后做的决定就是放弃美股,我们投身到科创板中。其实当时损失是不小的,但是我们还是做得非常坚决。

04.
科创板加速集成电路发展,
企业研发投入不再保守


主持人:我特别关注的就是上了科创板之后,融资角度科创板给了你们什么样的一些帮助?
胡伟武:
我们也融到了有20多亿(元)吧。我过去上市之前就是一共加起来也就有10多个亿。包括国家的支持和社会资本融资,总计可能不超过15个亿。上市后一下融到20几个,钱是很重要的。
尹志尧:
我觉得上科创板没上去,还是没感觉。真正上去才知道,这太好了。上市之前,吭哧吭哧地融了15年,也就是40亿。上市以后一次就融了15亿,然后接着又是83亿,就几乎解决了我们的资金的问题。
主持人:听到刚才这些心声,我相信王总应该很欣慰。这五年来,如果从融资的角度来讲,我们的科创板成绩如何?您觉得它达到了我们的预期了吗?
王泊:
融资规模方面,IPO是9100亿,再融资是1600亿,加在一起大约是1.1万亿。这些钱用到哪去了?科创板579家的企业,这几年累计的研发投入大概是6000亿,资本性的支出是1.4万亿。
我们看到,科创板的企业研发的投入强度平均都在10%以上,今年的前三季度是12.6%,其他板块大体上都在3%到5%左右。我们再看一下我们的研发成果,我们有136家次牵头或者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大的奖项。
这就回到我们科创板设立的目的,就是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科创板要成为科创企业的聚集地,经过五年的科创板的建设,我们有116家集成电路相关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占到A股集成电路相关企业的6成以上。科技创新很多时候就是需要一堆科技企业聚集在一起,然后发生化学反应或者是聚变。
我们还通过科创债等方式对科创企业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通过这一类的方式让企业获取不同发展阶段所需的资金。
主持人:拿到钱是一方面,得到发展的动力可能是另一方面。上市之后,各位觉得自己企业的发展发生了什么巨大的变化?
尹志尧:
上市之前我们比较保守,前10年就做了一个大产品,后面的8年做了两个产品,大概就是三个产品。现在由于上市了,我们钱多了,同时经验也多了,一年就要同时开发20多种产品,一定要拼命地往上发展,更快地补齐我们国家的短板。
我们一开始做刻蚀机、薄膜设备,现在开始做检测设备。有很多人搞不清楚,其实原理很简单,做每一层的话,基本的步骤有三步:先有一个材料,然后光刻机有个花纹,然后等离子刻蚀机往下刻,就这样三步。
就像一个木刻一样,木刻师傅首先有个木板对吧,然后上面毛笔画上画,然后用刻刀把东西刻下去。所以光刻机呢就是画画的那个,薄膜就是材料的东西,我们做的刻蚀机就是刻刀。
现在刻到什么情况呢?横向宽度的准确性已经做到了一个到两个原子的程度。竖向的准确性已经做到了人头发丝的一百万分之一这样的准确性。
胡伟武:
今天夏天我们聚会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过去五年,中国的集成电路发展得这么快,五年前我们不敢想我们今天有这样的发展程度。这五年,我们相信科创板对整个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那对龙芯的发展来说,就是我们从2001年到2022年是完成了21年的量的积累。科创板上市现在快三年,两年半了,帮我完成了质变。
主要是我们研发方面,比如说我们现在龙芯CPU的性能,跟市场主流产品可以比了。我们性价比的角度来说,如果性能除以成本,这个新的设计大概有3到5倍的提高。那3到5倍就足以使我们,从原来政策性的维度走向开放市场
昌敬:
主要有两大变化:第一个是我们加大了科技创新的力度。在之前我们的资金只够于我们研究一个领域,也就是扫地机器人领域的研发。但是上了科创板以后,我们有了充足的资金,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同时开启多个领域的研发。
去年我们推出了一个新的创新成果,就是通过一种原理性创新的分子筛技术,改变了洗衣机行业。洗衣加烘干得两台机器才能烘得好,但是我们现在一台机器就能够达到两台机器媲美两台机器的效果。
第二点,上科创板以后,我们加快了全球化的步伐,把我们的产品卖向了全世界。我们特别加大了一带一路地区的推广,目前海外销售占我们整体销售的比重大概是六成到七成。我们把中国的科创成果辐射到了全球,让全球的人民都能够体验到中国技术带来的变化。

05.
回应关键问题:中微换血早有准备,
龙芯将迎增长启动期


主持人:在制作这期节目之前,我们也特别上网收集了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针对龙芯中科。
龙芯中科2021年营业收入是12亿,2022年上市后营业收入下滑到了7个亿,2023年营收继续下滑到5个亿,为什么上市以后业绩反而持续下滑?到底什么时候能反弹?
胡伟武: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们实际是2019到2020年涨了5倍,从2个亿涨到10个亿,然后10个亿涨到12个亿。实际上这是政策性市场,刚好在我们上市之后,政策性市场主要的发动机都熄火了,就是我们传统的龙芯的强势市场不采购了,所以我们业绩下滑。
当然恰恰是利用我们这个上市的以后的两三年,我们实现了转型。利用上市给我们带来的资金,我们研发的投入力度增大。2024年下半年,我们进入了新一轮增长的启动期。我们自己还是挺有信心的。
尹志尧:
请允许我说一句话,为龙芯说一句。我们整个集成电路,最重要的产品就是CPU、GPU还有AI芯片。虽然你们上市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发展得很快,但我真的希望大家能全力以赴的支持我们龙芯和类似企业。只有他们做龙头,我们集成电路才能发展。
主持人:我们关注到中微公司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近期有不少的变化,这会不会对业绩产生影响,该如何保持团队的稳定性?
尹志尧: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大家知道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微的高管里有很多是美籍人,所以就必须在很快的时间内把他们撤到二线。但是因为我们18年来的准备,年富力强的人已经都走到了中上层的岗位,所以在不到一年之内有了很大的换血。对我们来讲,这反而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我这里想讲一下,真正好的领导是让你的第二代、第三代比你好,所以我们已经做了十几年努力了,希望能够做到。
主持人:您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那您自己在公司当中持股比例高吗?
尹志尧:
我只有0.7%。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是做学生工作,做了20多年,一直受到了所谓社会主义教育。所以我梦想就是当我有机会搞一个团体的时候,一定要是共同劳动,共同享受。这是基因,没有办法改变的。
我们开车的司机、看门的招待员都有股票。当我们到2020年上市一年后,达到1000亿的时候,750个人里有375人,整整一半的人是1000万到1亿的身价,有50个人是1亿到10亿的身价,还有325人,刚刚从学校来两三年的,也有100万到1000万的身价,这是我一辈子追求的愿望。
主持人:我们还有第三个挑战性的问题。请问,石头科技2024年第三季净利润是3.51亿元,同比下降43.4%,为什么第三季度净利润会下滑这么多?
昌敬:
这个事情其实也是目前我比较困扰的,首先因为我们第三季度的利润下滑,我们的股票跌了很多,也导致了很多投资者对我个人的质疑是非常大的。
过去石头科技它的净利率是比较高的,但是增长比较慢。这事实上是不好的,这是因为我们投入其实不够,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组织能力增长没有预期的那么快。所以我们就一直在厚积薄发,在补组织能力。
那么到2024年,公司第10年的时候,我们觉得我们的组织能力有了很大的一个飞跃。我们今年加大投入,包括研发,包括市场费用都大幅度提升了。
但是这样的投入带来第三季度的利润下滑是很大的,但我们不会减少投入。我们第四季度的增长已经是高速增长,对我们明年的增长我们公司内部充满信心。
主持人:提到面世五年的科创板,很多人常常联想到的对标对象就是纳斯达克。我们来看一个数据,英伟达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长期处在低谷,20年后的这次光荣绽放,他们等来了,各位此刻的内心感受是什么?
尹志尧:
您这个数据选得特别好,很感人。作为创业者,首先决策要特别谨慎,但是一旦决定要做的话,千万要坚持到底。我没什么能耐,搞这个反应器搞了62年了,现在不会搞别的,就一直咬牙坚持做下去,就会做到世界最好。
来源:央视《对话》栏目



芯东西
芯东西专注报道芯片、半导体产业创新,尤其是以芯片设计创新引领的计算新革命和国产替代浪潮;我们是一群追“芯”人,带你一起遨游“芯”辰大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