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Q类为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自然科学分支,涵盖了从分子生物学到生态学的广泛领域。Q类目下,包括了遗传学、细胞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等众多子学科,旨在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生长、演化、分布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期好书推荐为各位读者推荐“冀图邮书”馆藏中的Q类图书,带您探索生命奥秘。
作者:张辰亮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内容简介:《海错图》,一本面世不久即被皇家珍藏的清代海洋生物图谱。张辰亮,一位专注科学传播,拥有2000万粉丝的“博物君”。30篇精彩的海洋生物探查笔记,50余张清代古书原版图,200余张物种照片,共成一场跨越时空的科普“对谈”,一次详解清代海洋生物的博物之旅。
作者:高士其 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内容简介:细菌是什么?它们是怎么生活的?灰尘里有什么?病毒是什么?疫苗是怎么回事?什么叫自然免疫?人工免疫是什么?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请跟随这本书,开启一趟神奇的微生物世界之旅……
作者:(澳大利亚)Idan Ben-Barak(伊丹·本-巴拉克)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这本书秉持严谨的科学精神,通过机智幽默的笔触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读者走进无比渺小却影响力巨大的微生物世界。在这个人类常常谈之色变或干脆忽视的奇怪又危险的微生物世界中,氧气是致命的毒药、硫是美味佳肴、欺骗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而美酒却被当作废物丢掉……书中不仅介绍了基因、蛋白质的精妙运作,细菌、病毒的神奇生活,以及它们齐心协力在地球上塑造生命的无数种行为方式,还展现了一场又一场微生物与人类的博弈。
作者:(英) 克里斯·佩兰特 海伦·佩兰特 著, 廖俊棋 胡晗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本书为古生物研究者和化石爱好者撰写,是一本图鉴,也是一本寻找化石指南。基本囊括了所有化石种类,包括植物、珊瑚和海绵、棘皮动物、腕足动物、节肢动物与笔石、软体动物、脊椎动物、痕迹化石,共收录190余种。每种化石均有图片,并配有详细的尺寸、时空分布和化石故事。
作者:斯蒂芬·莫斯(Stephen,Moss)著; 赵海鹏,赵成新 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内容简介:在这个星球上,人类并不孤独,但是我们总是把自己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认为它们低人一等。于是,我们利用演化的优势不断猎杀野生动物,挤压它们的栖息地。BBC联合美国电视台和法国电视台经过4年辛苦的拍摄和制作,于2019年推出了系列纪录片《王朝》。本书是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的,详细介绍了非洲马赛马拉的沼泽狮群、塞内加尔的黑猩猩族群、马纳普尔斯的杂色狼家族、南极的帝企鹅以及印度班达迦的老虎5个动物家族的生活,使我们得以窥见野生族群充满温情而又残酷血腥的复杂的社会生活。
作者:(英)罗素·G·福斯特,(英)利昂·克赖茨曼 著,严军,刘金华,邵春眩 译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植物和动物需要知道一天中的时间,以便预期环境的日常变化;同样,它们也需要知道一年中的时节,以便预期光照、温度、雨量和湿度的年度变化。植物和动物是如何做到这些的?我们使用日历来安排生活,植物和动物同样如此。《生命的季节》讲述了那些旨在揭示生物钟如何像日历一样计时的研究工作,为我们理解植物、动物和人类季节性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必要的科学知识。
作者:史钧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以“我们为什么没有绿色头发”为切入点,探讨了色彩与视觉形成、色彩与体温调节、色彩与体型大小、色彩与群居动物的社会交往等问题,详细叙述了色彩是如何对生物进化及人类社会构建发挥作用的。作者延续一贯的幽默文风,以头发为经、色彩为纬,通过解谜式的巧妙铺陈,串起进化史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一张庞大而细密的知识网络,叙述逻辑严谨而又妙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潘富俊 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解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以清楚的解说和清晰的照片,介绍了唐诗中的诸多植物。让读者在领略中国传统的古诗意境的同时,能形象地看到所涉及的各种植物,丰富了植物学的知识。本书配图精美,装帧新颖,以植物图作为一个新的切入点,把文字与图片完美结合。
作者:吴家睿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整理了笔者数十年从事生物学研究的感悟,融进了从古希腊到21世纪的研究工作,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观点,把对“生命是什么”和“生物学是什么”两个问题的分析编织成5章相互呼应的文字,供外行“看热闹”,供内行“看门道”。本书初读时“烧脑”,再读时“悟道”;不论是随读还是通读,翻开书就有收获。
扫描二维码,进入“冀图邮书”微信小程序进行注册登录,通过搜索🔍或者浏览选择心仪的图书,加入到借书车,可选择“网点自取”或“送书到家”。(“网点自取”免费,“送书到家”4元/单或8元/单)
如果您在使用冀图邮书的过程中,有任何疑问,请拨打我们的咨询电话3662117(周一至周六8:00-12:00)。
编辑、校对 | 刘莹
审核 |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