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正是丰收时,走进石桥镇团月村“水乡蓝龙”标苗养殖基地,高过人头的巨型稻金黄一片,个个颗粒饱满,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在基坑内对今年种植的76亩巨型稻进行收割作业。
据了解,巨型稻一般能长到1.8米以上,由于特殊的“身高”优势,只能采用人工的方式收割。随着太阳升起,气温逐渐升高,来自周边村庄的村民们穿上防水服下到水中,一手持着镰刀,一手握着稻穗,有序地收割着巨型稻。随着一连串干脆利落的动作,金黄的稻穗纷纷离开稻杆,成为秋日丰收的一抹亮色。
“考虑到现在早晨的气温比较低,我们都是八点才开始下水工作,上午十一点结束后,吃过午饭休息一会,到下午一点我们再继续工作,尽量赶在四点结束一天的收割,一天下来也不是很累。”正在收割的村民一边擦去辛苦的汗水,一边高兴地说道,“养殖基地就在我们‘家门口’,在工作的同时还可以照顾着点家里,还能挣到一份不错的收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了。”
据了解,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基地资源,实现龙虾养殖和粮食生产“齐头并进”,“水乡蓝龙”标苗养殖基地创造性地引入了植株高大、适合共生的巨型稻,让它与“小蓝龙”(澳洲淡水蓝龙虾)同生共养,形成“稻在虾上生长,虾在禾下乘凉”的良性循环。
目前,在工人们加班加点的工作下,巨型稻已经收割了一大半了,预计不到一周就能全部收割完毕。对于“水乡蓝龙”标苗养殖基地而言,巨型稻的收割也意味着今年“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模式的顺利收官。初步估算,巨型稻的平均亩产可达到500斤左右,平均每亩巨型稻能带来约1000元的收入,让“一田多用、一水多收”变成了可能,实现了虾因稻而优,稻因虾而贵。
冬日的脚步越走越近,对于“水乡蓝龙”标苗基地而言,寒冷的冬季并不代表荒凉的“沉寂”,早在10月初“小蓝龙”开始上市之时,养殖基地就迎来了新的“家人”,在腾空的6个塘口开展马口鱼的试点养殖,同步实施的还有“鱼菜共生”内循环系统。再有十天左右,“鱼菜共生”内循环系统将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届时,这种室内规模化、绿色生态化的循环养殖模式将真正实现马口鱼养殖与水培蔬菜种植的共赢局面。
“马口鱼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三四个月就能成熟,一年可以养殖三批,而且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鱼类,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为了更好地用好今年‘小蓝龙’上市到明年春天育苗之间的这段空档期,我们开展‘鱼菜共生’种养试点,为养殖基地的发展探索更多的新路子。”石桥镇团月村党总支书记占阳介绍道,“今年是我们标苗基地落成、正式投产的‘第一跑’,基地的年收益预计能达到了40万元左右,这是成绩和荣誉,更是我们继续前进的信心与动力。”
“接下来,我们还将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上找‘路子’,在建设‘小蓝龙’、巨型稻的深加工产业链上下功夫,为我们的产品提档升级,推动产业振兴继续向前发展。”在总结了今年的收获之后,占阳又拿出了未来的规划。
来源 | 水乡石桥
编辑 | 齐 琳 责任编辑 | 赵文君
来源 | 水乡石桥
© 当涂县融媒体中心
© 当涂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