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多数种植户对韭蛆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了解不够全面,极易超量用药,且无法保证农药安全间隔期,易导致韭菜农药残留超标,这已成为制约我国韭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发生规律
根据调查,露地栽培和屏障栽培模式下,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有2个发生高峰,在4月中旬~5月上旬出现第1个高峰,在9月中旬前后出现第2个高峰,发生早晚与温度及地理位置有关。
拱棚或棚室栽培一年有3~4个幼虫发生高峰,除了露地的2个高峰外,在棚室覆膜30~50d后出现第3个幼虫发生高峰,随着收割刀数的增加,约30d后出现第4个幼虫发生高峰。
生活习性
韭菜迟眼蕈蚊发育起始温度为6℃,适宜温度为25℃。卵期4~ 7d,幼虫期12~18d,蛹期3~7d,成虫期3~5d。
成虫有趋化性、趋湿性,韭菜伤口的汁液和土壤的湿度是诱集迟眼蕈蚊成虫的关键因素。
幼虫主要在土表0~5cm范围内活动,9月上旬前多在鳞茎内外为害,随着温度的降低,转入根壶内为害,此时使用化学农药灌根防治,渗透性差的药剂难以渗入根壶内,以致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生产中防治韭菜迟眼蕈蚊以化学农药为主,针对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主要采用以化学防治为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补充的综合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1.合理施肥及轮作
韭菜迟眼蕈蚊具有趋肥性,根据韭菜的施肥需求,合理选用施肥种类和时间,配合施用微生物菌剂,一般在春季早期或秋季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料,使用的有机肥需充分腐熟,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减少虫害的发生。
2.灌溉控制
土壤湿度对韭菜迟眼蕈蚊种群数量具有重要影响,幼虫和蛹在湿度大的条件下无法化蛹、羽化,甚至出现死亡现象。在露地栽培条件下,在幼虫高发的春、秋两季,可通过水淹根系2~3 天;拱棚栽培条件下,通过11月下旬冬灌、翌年3月初春灌来破坏韭菜迟眼蕈蚊的越冬环境。
物理防治
1.诱杀方法
诱杀方法可采用灯光诱杀、黄板诱杀和糖醋液诱杀。但因其成虫飞行能力有限,黄板在放置时不应过高,以免影响引诱效果。成虫羽化盛期也可利用绵白糖、乙酸、无水乙醇及自来水比例为3∶3∶1∶80 的糖醋酒溶液进行诱杀。
2.高温覆膜
高温覆膜法即在韭菜地块覆盖0.10~0.12 mm 浅蓝色无滴膜,通过阳光照射,提高土壤内温度杀死韭菜迟眼蕈蚊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高效、防治成本低、省工省时、防治效果好等优点。
生物防治
1.昆虫病原线虫
可利用昆虫病原线虫进入韭菜迟眼蕈蚊体内,释放其所携带的共生菌,使寄主因败血症而死亡。目前研究发现异小杆线虫、斯氏线虫对韭菜迟眼蕈蚊都有较好的防效。
2. 昆虫病原微生物
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类应用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一次施用可对韭菜整个生长期进行保护。
化学防治
由于化学防治操作简便、见效快等,仍是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主要手段。选用的化学药剂应为国家登记药剂,从正规渠道购买,避免对韭菜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
其中新烟碱类药剂噻虫胺、噻虫嗪和昆虫生长调剂氟铃脲、氟啶脲等混用可显著提高药剂的速效性且有很好的持续控制作用,也可延缓单一药剂的抗性。
针对韭菜韭蛆防治,推荐大家使用六夫丁新一代强渗透性地蛆杀虫剂——六夫丁地霸,可以兼防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产品特点
1. 多方位防治:对地蛆卵块、低龄、高龄幼虫均有防治效果,杀灭地蛆,兼治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
2. 强渗透性:特别添加穿透地表助剂,更易到达地下耕作层地蛆产卵处杀虫。
3. 持效兼速效:短期内可见死虫,长效保护,达到杀一代控一代的效果。
4. 提质增产:添加免疫修复剂和生根剂,修复损伤根系,促进根系生长,为韭菜稳产增产保驾护航。
六夫丁地霸韭菜推荐用药节点:
第一遍:4月初,预防地蛆,防虫杀卵,减少虫口基数,促进根系生长、吸收养分和水分。
第二遍:7月底8月初,预防地蛆,杀虫杀卵,促进韭菜鳞茎养分吸收,养根护根。
第三遍:8月底9月初,有效预防韭蛆9月中旬前后幼虫高峰期,养根护根。
第四遍:破茬扣棚期,有效预防地蛆爆发,防止缺苗断垄,促进苗齐苗壮,增加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合成,提质增产。
作者:市场部李岚坤
编辑:新媒体徐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