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资讯 | PV-info
(2013年旧版 vs 2025年新版)
一、分类管理:从“一刀切”到精准分类
旧版(2013)
仅笼统定义为“用户侧并网、就近消纳”项目,未区分具体场景。新版(2025)
明确划分4类项目:
自然人户用:个人住宅屋顶,电压≤380V。
非自然人户用:企业租用居民屋顶,电压≤10kV,容量≤6MW。
一般工商业:学校、商场等公共建筑,容量≤6MW。
大型工商业:工厂专线供电,容量≤50MW。
意义:避免政策“水土不服”,小到家庭、大到工厂都能对号入座。
二、备案流程:从“跑断腿”到“动动手”
旧版(2013)
备案主体模糊,地方可能加码要求(如强制本地注册)。
个人备案需自行跑部门,材料繁琐。
新版(2025)
谁投资谁备案:个人可委托电网代理,企业直接备案。
线上化:备案信息全网公开,流程透明,禁止“隐形门槛”。
跨区经营:不得要求企业本地注册,支持全国范围开发。
意义:普通人装光伏,不用再求爷爷告奶奶!
三、电网接入:从“踢皮球”到“限时办结”
旧版(2013)
电网回复无时间限制,拖半年是常态。
公共电网改造责任不清,用户可能被迫买单。
新版(2025)
2天必回复:提交申请后,电网超时不回复默认受理。
接入方案提速:35kV项目10天出方案,110kV项目20天。
费用明确:公共电网改造由电网承担,用户只管自家设备。
意义:根治“并网难”,装完就能发电赚钱!
四、上网模式:从“束手束脚”到“灵活变现”
旧版(2013)
大型工商业只能自发自用,余电不能卖。
余电上网比例各地混乱,企业收益不稳定。
新版(2025)
自由选择:个人和小企业可“全额上网、自用、余电上网”三选一。
市场化突破:大型工商业在电力现货市场地区可余电上网。
动态调整:省级部门按消纳能力设定余电比例,避免浪费。
意义:光伏发电从“自产自销”升级为“市场化商品”,收益空间更大!
五、安全监管:从“粗放管理”到“全流程盯防”
旧版(2013)
设备标准模糊,存在劣质组件混入风险。
安全生产责任不清,事故易发。
新版(2025)
设备强制认证:逆变器、组件需通过国家检测,禁止“超容安装”。
运维透明化:可自营或外包,但擅自停运设备将被追责。
清理僵尸项目:长期不建的项目将被踢出名单。
意义:告别“野鸡电站”,行业走向规范化!
六、政策红利:新增绿证+环保回收
旧版(2013)
未提绿证交易,旧设备回收无要求。
新版(2025)
绿证变现:按发电量发证,上网部分可交易(未来或成新副业)。
环保回收:淘汰设备需合规处理,鼓励企业“以旧换新”。
意义:装光伏不仅能省电费,还能赚“绿色积分”!
七、过渡期安排:老项目吃“定心丸”,新项目抢红利
旧版(2013)
政策变动影响已备案项目,企业无所适从。
新版(2025)
2025年5月1日前并网:按旧政策执行,保障老项目收益。
已备案未建项目:超期未动工将被清理,倒逼企业加速落地。
意义:政策平稳过渡,同时淘汰“占坑不建”的投机者。
总结:新版四大升级
分类更细:政策精准匹配不同场景,小屋顶也有大机会。
流程更简:备案、并网“一站式”搞定,普通人也能玩转。
收益更活:卖电方式多样化,市场化机制打开盈利天花板。
监管更严:从设备到运维全程合规,行业告别野蛮生长。
一句话:2025新规为分布式光伏按下“加速键”,无论是家庭屋顶还是工厂电站,都能更高效、更安全地“晒着太阳赚钱”!
查询资料、进群等请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