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饰界】混凝土市政交通设施的美学升华(下)

文摘   2024-09-27 18:29   北京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许多城市的市政交通设施面临着基础老化、美观度不足、功能落后等问题。地铁、桥梁、公路、隧道等设施由于长期使用和维护不足,亟需进行焕新改造。在此背景下,混凝土作为一种传统而又不断创新的建筑材料,正在成为市政交通工程的主要解决方案。随着材料技术和加工工艺的不断创新,混凝土不仅能够满足基础设施的功能需求,设计师还通过与文化、艺术和人文属性的结合,全面提升着城市交通设施的综合面貌。



现代交通设施不再只是单纯的功能性构筑物,它们是城市日常运转的基础,同时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混凝土材料的灵活和多样化设计,许多市政交通设施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正在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例如,地铁、隧道、公路、高架桥等交通基础设施基空间,在保证日常的功能需要之外,通过对外在的混凝土进行文化、美学等方面的设计,将为空间赋予更多的活力,使得行人在等待、换乘、行驶中体会到更加舒适和愉悦的感受,增添了人们与城市的情感链接。

延伸阅读:混凝土市政交通设施的美学升华(上)

今天,小编将继续带大家欣赏更多
混凝土在市政交通工程中的创新应用案例


#迈阿密中央车站


迈阿密中央车站,作为“Brightline”高速城际客运铁路网络的亮点之一,不仅将佛罗里达南部和中部地区连接起来,更展现了预制混凝土在现代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其304米长的列车无缝穿越,而预制混凝土不仅仅支撑着站台,还巧妙地与内部钢框架有机结合,形成了车站独特的空间艺术,并展现出了混凝土的多重特性,其连续的V字形造型和精心的色彩设计,为原本普通的交通空间增添了活力。

©SOM

©SOM

©SOM

©SOM

©SOM


#伦敦地铁-伊丽莎白线


Grimshaw被任命带领完成了伦敦地铁 Elizabeth Line (伊丽莎白线) 的横贯线路全程设计工作。该基础设施项目耗资 188 亿英镑,42公里的新隧道为 41 个车站提供服务。这是伦敦地下铁路最大规模的扩建升级项目。在这些设计工作中,最典型和普遍的元素,就是在隧道车站内的覆膜,由奶油色的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GFRC)面板组成,其哑光表面被嵌入的微小的云母颗粒,与白色平板搭配,整个换乘空间显得层次丰富,打破了传统换乘空间的单调感。


©John McAslan + Partners


设计还优先考虑该项目的使用寿命,采用低维护材料,最小化的减少浪费。设计中的可持续举措包括使用300万吨挖掘的废土来恢复埃塞克斯的湿地栖息地,以及使用72%回收再利用混凝土。

©John McAslan + Partners


©John McAslan + Partners


©John McAslan + Partners


©John McAslan + Partners


©John McAslan + Partners


©John McAslan + Partners


©John McAslan + Partners



#悉尼中央车站百年升级


悉尼中央车站的全面升级,不仅为这座城市的轨道交通带来了大幅提升,更使其成为文化与历史的融合象征。由伍兹贝格设计的改造项目,不仅提升了车站的运力,还通过多个公共艺术实践丰富了车站的文化氛围。车站内引入的公共艺术打破了传统画廊的界限,每天与千千万万的乘客产生情感互动。人们或驻足欣赏 Rose Nolan 的艺术作品,或放慢脚步细看那面 “钟墙” ,这面钟墙精心设计的GRC彩色浮雕板和中央车站的旧时钟,向时间和铁路历史致敬,充分利用了混凝土材料的可塑性。

©Trevor Mein

©Trevor Mein

©Trevor Mein

©Trevor Mein

©Trevor Mein

©Trevor Mein

©Trevor Mein

©Trevor Mein

©Trevor Mein


在旧项目的更新过程中,混凝土的灵活性使得它不仅可以用于大规模的建筑结构,也能够在细节处置入的文化表达。设计师通过雕塑、装饰、浮雕等艺术形式,将交通空间转变为了一个别样的公共艺术空间,让不同角色的行人感受着这座城市的魅力。


#上海淮海中路地铁站

淮海中路站可以说是“最上海”的一座地铁站了,设计主题是“海派风情”,古铜的站牌,红砖墙面,鹅卵石露骨料混凝土饰面,仿佛见证了淮海路的百年历史,淮海中路站主体部分长度约为155米,宽度约为23.60米~28.35米,站台中心处埋深约30.92米,基坑开挖深度近33米,南北两端头井埋深分别为32.78米和32.47米,主体围护结构采用1200毫米厚、65米~71米深的地下连续墙,顶板覆土厚约3.7米。

©赉立

©赉立

©赉立

 鹅卵石露骨料混凝土饰面 ©赉立


#杭州天目山隧道

天目山路隧道,是钱塘快速路最中心的一段,也是疏解城市中心区域通行的交通大动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官方通告,该环北——天目提升改造工程,西起古翠路,东至中河立交以东,全长约5.69公里,在多位置大量使用了混凝土,并在下沉路段采用光影成像缓凝工艺在混凝土板打造了层峦叠嶂的山峰图案,对隧道进行了整体的美观升级。工程以地下快速路为主,局部地面快速路。地下快速路为双向4车道规模,地面道路保留现状规模,并综合整治提升,全线在古翠路以东和中山北路以东各设置一对平行匝道。

©赉立

©赉立

©赉立

©赉立

©赉立


#舟山新城港岛隧道

位于舟山的新城港岛隧道全长435米,净宽15米。隧道内壁为现浇清水混凝土原貌。项目使用蓝色凹凸不平的混凝土波纹肌理板,为隧道增添清新时尚的氛围,让通行者赏心悦目,打破了传统枯燥通行的感官体验。此项目成为国内隧道景观的一个创新亮点,也是让世界了解美丽舟山的一个纽带。隧道景观设计田丰的设计理念:以海洋文化为主题,将舟山独特的地域人文融入景观设计中以大海蓝色为基调,以波浪为装饰元素隧道出入口设计了10条蓝色色带进行着色装饰,颜色由深及浅象征海洋水位线。

©赉立

内壁设计了一条转折飘逸的蓝色导向腰线贯穿整个隧道,如同一条蓝色海浪连绵不绝随视觉起伏延伸。隧道内顶部为浅蓝色着色,有效减少内部的压抑和单调感。隧道内壁导向飘带造型是通过赉立弹性装饰造型模板实现的,为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不同尺寸、不同形状平面拼接而成的立体效果。(文字介绍来源:赉立中国)

©赉立

©赉立

©赉立

编辑 / 刘兴扬
审校 / 陈夏露

声明:本文编译/汇编自国内外网络平台,旨在传播前瞻信息、创新设计理念、混凝土产品的创新应用理念;版权均归原作者、设计、业主及研发生产单位所有,砼饰界只在微信公众号平台申请了内容编辑的原创性,请禁止任何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有关方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方进行更正或删除。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平台相关性确定转载白名单权限。感谢您的关注!


 延伸阅读 





联络咨询




砼饰界™以创新设计、艺术美学、精神文化需求等为导向和驱动力,围绕混凝土产业及上下游,秉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设计与艺术、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工艺技术、工程施工、商务渠道、国际合作等各环节的深度融合。

联系电话
010-57811219

砼饰界
砼饰界®以创新设计、艺术美学、精神文化需求等为导向和驱动力,围绕混凝土产业材料技术、制造工艺及上下游的良性合作,秉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设计与艺术、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工艺技术、工程施工、商务渠道、国际合作等环节的深度融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