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和生活用品有关的物品,因为通常由女性从事生产,而被视为家庭内部的劳作,不是工作。此外,西方古典美学又认为绘画、雕塑和版画是唯一合法的艺术形式,编织、陶器、泥染、面具制造等往往被视为工艺品。西方对艺术和工艺的区分使非西方手工艺品的艺术价值被贬低, 但在艺术人类学的视域下,它们被呈现为一种复杂的艺术形式。
比如,在妇女手中的图案隐藏着地方性文化的见证,用视觉性的方式记录着妇女们对主宰她们生活的事件的无声评论。从这些未陈述的事物中可以合理地推断出它们的象征意义,提供给人们对反思艺术史、技术,风格,象征和功能的综合思考。
纳瓦霍(Navajo)民族的妇女在进行编织
女性工匠/艺术家做出的贡献,不仅探索了迄今为止未被完全探讨的土著艺术和文化领域,还引导着我们对艺术世界中被遮蔽的女性知识所传递出的沉默的情感的理解。
以往人类学和艺术史的研究,往往是着眼于西方艺术史、美学,以及艺术与工艺生产的结构关系,掩盖了艺术或工艺生产的平行过程。许多几百年前的土著手工制品,今天被视为“艺术品”,被商人、艺术家和收藏家大量收购, 因为艺术/工艺、公共/私人、文明/野蛮、男性/女性等关键两分法的表达符合交易者的利益,而女性主义视角则试图解开这条被遮蔽的线索。
纳瓦霍部落的贝叶塔式毯子
公元1870–1880年,布鲁克林博物馆
陶碗,阿瓦托维普韦布洛,亚利桑那州东北部,1650
1935年至1939年,皮博迪博物馆(the Peabody Museum)发现于阿瓦托维普韦布洛(Awatovi Pueblo)
当地的土著陶工是女性
本月“白领之夜”系列讲座延续第四季度主题【“她”在历史之中】。我们将通过三期不同主题的讲座,和大家共同看见历史之中在身份、角色、表征、现象等不同符号构筑之下的女性,“她”和“她们”或许作为群体、或者作为个人,构成了属于女性的部分历史。
本期讲座,震旦博物馆特邀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晓佳老师,老师将从文化人类学和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带我们走进鲜少被看见的土著女性及其艺术生产。
*【白领之夜】系列讲座为上海市“社会大美育”系列活动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主讲人
张晓佳
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人类学。主要作品:《民族志中的女性经验》(2017),译著《末日松茸》(2020),《线的文化史》(2023)等。
活动介绍
主题:AM 讲座 |【白领之夜】被遮蔽的知识——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女性与艺术
时间:2024年11月15日(周五)19:00-20:00
地点:震旦博物馆1F多功能厅
主讲人: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张晓佳
活动流程:
18:30-19:00 活动签到(钢铁侠处)
19:00-20:00 讲座分享
20:00-21:00 自由参观(常设展厅)
参与方式:活动公益免费,限额90人,需提前预约报名,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报名。
更多活动信息
欢迎加入震旦博物馆活动交流群
扫码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