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习之 | “书香漫北辰 网聚好声音”音频展播活动第47期

民生   2024-11-05 10:33   天津  



全民阅读



“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读书,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最大爱好,他多次讲述与书籍的不解之缘,分享读书学习的感悟,倡导建设书香社会、书香中国。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营造“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全民阅读良好氛围,北辰区委网信办联合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开展“书香漫北辰 网聚好声音”音频展播活动。


本期活动,我们想与大家分享的是《习近平讲故事》这本书。习近平总书记是讲故事的大家,无论是会议上的发言、调研时的谈话,还是出访时的演讲、报刊上的文章,他都善于用故事来传达深意,感染他人。这本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述的109个故事,包含廉政故事、治理故事、励志故事、人民友好故事、文化融通故事、国家交往故事,还有他亲历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生动而具体,通俗而深刻,洋溢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讲好故事,事半功倍,我们期待更多的读者朋友与我们一起分享好书,推荐好书,享受阅读的快乐。

对外篇——人民友好故事:“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朗读者:天津工业职业学院 王明阳

上世纪40年代末,一位在新疆工作的中国小伙儿认识了在当地医院工作的美丽姑娘瓦莲金娜,两人真心相爱并结婚生子。后来,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瓦莲金娜回国了,当时他们的儿子才6岁。这个孩子长大后,不断寻找自己的母亲,想尽了各种办法,始终没有音讯。2009年,儿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母亲瓦莲金娜,他的母亲就住在阿拉木图。这一年,儿子61岁,瓦莲金娜80岁。后来,儿子来到阿拉木图看望母亲,还把母亲接到中国旅游。这迟到了半个世纪的幸福,是中哈人民友好的有力见证。


——《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2013年9月7日)

延伸阅读


这一段异国情缘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黎远康的父亲黎怀钰在新疆工作时,结识了在当地医院工作的瓦莲金娜,两个异国青年很快坠入爱河并结婚,先后生了一女一儿。1954年,瓦莲金娜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带着女儿回国,留下了6岁的黎远康。“妈妈、姐姐,不要哭,我和父亲住一个礼拜就回来。”——分别的场景,50多年来一直挥之不去,孩童时母亲精心准备的面包、牛奶、香肠的味道,分别时从母亲手中要来的旧表和小马车,成了黎远康思念母亲的唯一寄托。

20世纪80年代,在父亲去世后,黎远康对母亲的思念更加深切。每当有熟人去俄罗斯或者附近的独联体国家,黎远康都会托对方带一份寻亲资料。2007年冬天,朋友把他的寻亲资料发给了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一个叫《等着我》的寻亲栏目。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发现,黎远康的寻亲资料竟与另一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寻亲资料高度契合。原来,就在黎远康寻找母亲的同时,瓦莲金娜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孩子。

2009年9月,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的《悠悠岁月》栏目,与《等着我》栏目联合进行跨境视频连线直播。12月27日,在中央电视台的安排下,黎远康来到了莫斯科参与节目制作,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定居的瓦莲金娜和女儿也受邀来到现场。演播室里,黎远康眼前的妈妈,已不是当年分别时的样子,她的身躯已然佝偻,她的脸上满是皱纹。黎远康扑通一声跪下了,抱着母亲的双腿,泪流满面。

半个世纪寻母终获成功,得益于中哈日益密切的交往。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哈人员往来已达到每年50万人次,中哈友好省州、城市已有近20对,两国民间交往如同“走亲戚”一样便利和密切。

“一片土地的历史,就是在她之上的人民的历史。”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习近平通过这个久别的家庭终于团聚的故事,诠释了中哈友好的深度,让在场听众感受到了中哈人民“血浓于水”的友情亲情和文化血脉,拉近了两国人民心与心的距离。

作为唇齿相依的亲密邻居,从古代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到现代“一带一路”中欧班列的呼啸声,中哈交流绵延不绝。在讲述“半个世纪寻母”故事前,习近平说:“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阵阵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古丝绸之路起点的家乡记忆,“半个世纪寻母”的情感共鸣,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有力地传递了习近平珍视两国友谊的真诚、真挚和真情。


◆编辑:徐浩然

◆审核:胡宝玲

◆终审:霍云龙

转载请注明来源:“网信北辰”微信公众号



长按识别或扫描上方二维码,快来参赛吧!





点个送个

分享给更多人吧

↓↓↓

网信北辰
带你了解北辰区网信工作新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