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弘毅杯”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展示(三)

学术   2024-10-30 17:50   四川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弘毅杯”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展示(三


七十五载历历在目,欣欣芳华未来可期。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弘毅杯”国庆75周年专题征文比赛专题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积极鼓励青年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爱国主义的践行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学生在9月29日-10月13日进行了征文比赛的投稿,本次比赛共收到投稿63篇,根据相关评选规则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


二等奖作品


根植华夏魂,共绘文化梦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使命

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罗双伶

在历史的长河里,从甲骨文到汉字的演变,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四大发明到丝绸瓷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风雨洗礼,仍熠熠生辉。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面对新时代的呼唤,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我们对未来责任的担当。

扎根土壤,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自先民们的智慧结晶,涵盖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绵延不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深厚的根基和丰富的内涵。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奠定了社会伦理的基础;道家的“天人合一”理念,启示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佛家的“慈悲为怀”,倡导着普渡众生的大爱精神。诗词歌赋、书画篆刻、戏曲杂技、中医针灸……每一项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追求和精神风貌。这些思想理念不仅塑造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和世界观,也成为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

润物无声,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绵延不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深厚的根基和丰富的内涵,展现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底色。正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中华民族才能坚定文化自信,渊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虽历经磨难却已经深深积淀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中,成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化根基。

 创新表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也应与时俱进,采用更加多元化、现代化的手法。借助现代科技,如VR/AR、数字博物馆、网络直播等,打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传统文化以新颖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鼓励文艺创作者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创作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精品,如动漫、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等,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通过互联网平台推出传统文化公开课,让专家教授在线解读经典文献,使更多人能够便捷地接触到原汁原味的文化知识。开发一系列基于传统文化背景的游戏软件和动漫作品,寓教于乐,让年轻人在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对外交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鉴共享。

在党的二十大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源泉。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成为中国与世界对话的桥梁,向世界展示了东方文明的独特色彩。离开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合作,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繁荣;邀请国外艺术家来到中国,与中国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切磋,共同创作出融汇东西方元素的艺术作品。

在我国75年的文化建设中,我们党在文化建设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以创新创造为动力,在文艺创作、文化事业以及文化产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场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让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扎实的行动,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精神财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春风中茁壮成长,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国歌唱响75年:历史与未来的交响曲

2023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刘紫薇

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的象征,是现代民族国家最主要的几个象征性符号,是凝聚与统一民众认同感的重要工具。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一首歌曲,由聂耳先生作曲,田汉先生填词。在抗战期间,国歌凝聚了民族的力量,激发了人民的斗志,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鲜活的象征。时至今日,时代已然发生了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然成立了75周年,在这75年的历程中,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中崛起,走向了繁荣与强盛的光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无数人前赴后继的奋斗与拼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汗水。在此期间,国歌一直唱响。

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对中国进行大规模侵略。随后,日本进一步扩大侵略范围,于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一系列事件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外敌入侵。在经历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抗战后,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不仅洗刷了民族的耻辱,也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精神。无论是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民间支援上,中国人民都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成为了军民团结的典范。晋察冀边区作为抗日根据地之一,其干部、子弟兵与普通百姓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面对艰难困苦。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成为了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展现了中华民族出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黑暗时期的结束,更重要的是,它为中国后续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中国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英勇与智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重新确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今天,中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接近现实。

1949年的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在此之前的6月中旬,中国共产党发起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开幕,决定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既然是开国大典,就要有新的国歌、国旗与国徽,而这一切,就成为政协会议的重要议题。新政协筹备会负责制定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的第六小组,召开第一次小组全体会议,会议决定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征求内容下发后民众的参与度很高,32件稿件和694首歌词都体现着神州大地的中华儿女对号召的强烈反响。然而,绝大部分的稿件质量比较低,评议小组一时之间并没有选择出最吸引眼球最为合适的,直到9月也没有选出一个正式的国歌。一个新生的共和国,在宣告成立之日竟没有确定一个体现本国尊严的国歌,这显然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也不符合世界通行的惯例。就在各位代表冥思苦想、苦无良策之时,著名爱国人士、享誉海内外的画家徐悲鸿站起来提议,可否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新中国的国歌。徐悲鸿推荐的《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民国时进步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诞生于1935年。当时,鉴于日军不断侵蚀我华北领土,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义勇军进行曲》以震撼人心的旋律演绎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坚强信念,《风云儿女》公映后,这首歌曲也随之传唱神州。在抗战时期,更是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有力武器。徐悲鸿的建议,立即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赞同。周恩来总理也认为,《义勇军进行曲》不仅雄壮豪迈,有革命气概,而且节奏鲜明,适于演奏,选择它作为代国歌是很合适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词,没有过时。中国人民经过艰苦的革命斗争,虽然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但是中国仍然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因此,还是保留原词较好。毛泽东的发言,一锤定音。大会宣布,接受徐悲鸿的建议,全场鼓掌表示赞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

在国家唱响国歌75周年的时刻,我们不禁回望过去,感受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多个领域展现了非凡的实力与发展潜力。

首先,经济发展无疑是最大的亮点之一。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体逐渐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GDP实现了快速增长,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服务业也在蓬勃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正积极构建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持续走深走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覆盖我国83%的建交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能源安全与全球能源市场紧密相连。通过国际能源合作,各国可以共同应对能源安全挑战,减少能源供应风险,提高能源保障能力。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逐渐向多元化、清洁化转变。一方面,我国不仅注重引进先进技术,还致力于自主创新,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另一方面,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开展能源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输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面临着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和发展合作能否持续深化的挑战。在新发展理念的引导下,中国与相关国家要把握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也要努力化解在此进程中遇到的困境和挑战,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推动未来全球发展贡献力量。

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同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载人航天的成功发射,还是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抑或是5G通信技术的应用,都显示出了中国强大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正引领着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 年 11 月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科技创新“四个面向”要求,即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 命健康。科技创新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就是通过坚持科技创新 “四个面向”来推动实现自立自强、国家 富强、民族振兴、人民至上的中国式现代化。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才能实现高质量科技供给。科技创新“面向经济主战场”的要义在于让面 向经济主战场的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的一般原理揭示了企业承载着物质资料的 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功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应继续倡导“开放、信任、合作”精神,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的科学知识交流和技术创新合作,助推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推动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文化建设也不容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日益壮大,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不仅增强了国家软实力,也促进了文明互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从世界历史的发展道路来讲,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坚持共产主义的世界历史前进方向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历史潮流中的思想先导,在人类社会思想史上产生深远影响。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契合并非偶然,而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融会贯通的结果。

社会进步同样值得骄傲。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入学率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民众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环保方面,中国政府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行绿色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总之,在这75年里,中国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书写了一部辉煌的篇章,不仅让亿万人民受益,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珍惜和平。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在当今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继续唱响国歌,继续传承和发扬抗战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让这份精神财富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祖国颂        

2023级马克思主义理论  徐娟

七五华诞,神州添光,五湖四海,共聚一堂。

九州同庆,共谱新篇,今日中国,更胜过往。

红旗招展,国歌嘹亮,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祖国母亲,屹立东方,巨龙腾空,世界瞩目。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宏伟誓愿,东方回响。

纵观全球,飞机国造,巨轮远航,向海而生。

回望内陆,超级工程,资源调度,鸿篇巨制。

仰望星河,航天逐梦,探索未知,天地宽广。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科技腾飞,鲲鹏展翼。

中国高铁,靓丽名片,穿越都市,纵横阡陌。

信息互联,数字世界,智能制造,产业升级。

教育为本,人才辈出,知识海洋,学子畅游。

 

外交风云,和平交往,军事强盛,固我边疆。

外交舞台,风采翩翩,和平使者,友谊桥梁。

军事强盛,守护和平,铁血丹心,共筑长城。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友谊桥梁,连接世界。

 

文化自信,中国指引,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无德不兴,无德不立。

英雄楷模,敬仰尊重,人民信仰,民族希望。

文化瑰宝,璀璨夺目,中华文明,永放光芒。

  

我们携手,共筑未来,青春热血,书写华章。

祖国明天,更加美好,共谱新篇,再创辉煌。

我心怀愿,祖国为恋,日日月月,月月年年。

年年此生,祖国繁盛!中国最强,颂歌献上。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青春献礼·砥砺奋进


图 文 | 马克思主义学院
排 版 | 杨建宇
校 审 | 王祖凡
审 核 | 罗朝民

西柚青马之声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官方公众号,发布学院师生学习、工作、科研、活动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