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以上台湾同胞祖籍都在福建,大陆正用一行动,完成统一大业!

文摘   2024-07-19 17:40   上海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不仅是国家间友好往来的纽带,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源泉。

两岸同胞,虽隔海相望,却有着同根同源的血脉亲情。如何通过文化交流让两岸人民心更近、情更浓。福建福州的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努力着。

闽台文化:同根同源的历史情深

首先得承认,福建和台湾的渊源不是简单的“亲戚关系”,而是贯穿数百年的深厚情意,80%以上台湾同胞祖籍都在福建,闽台文化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


早在2020年11月,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挂牌成立,这个年轻的机构致力于利用福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增强两岸文化认同,推进心灵契合。

你可能会问,这听起来像是一个高大上的任务,具体怎么做?

好的,我们先来聊聊这个研究院的一大亮点工作——《台湾通史》的白话文转译。

你知道吗,这本书已有百年历史,是关于台湾最完整的史书之一。连横先生用文言文书写了台湾的历史,详细记录了闽粤移民对台湾的开发历程。

书中描绘的台湾人民反抗外族侵略、缅怀先人创业艰辛的情节,证明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文言文的阅读难度挡住了不少现代读者的热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院组织了台湾与大陆8所高校的20多名专家学者进行转译。这不是简单的翻译过程,而是一次跨文化、跨历史的心灵碰撞。

多次磨合、探讨、研究,最终形成统一的意见,经过一年努力,现在已经交给出版社印刷发行。这样一来,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的普通读者都能更方便地了解这段历史。


纪念郑成功:让英雄的故事再现光辉

说到郑成功,你可能会想起那句经典的“驱逐荷夷,复我台湾”。没错,这位民族英雄至今在两岸同胞心中拥有崇高的地位。2022年,正值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研究院不仅举办了主题文化展,还推出了纪录片《郑成功》。

这些活动不仅重温了英雄的丰功伟绩,更唤起了两岸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纪念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央视频道和海峡卫视播出后,收获了巨大反响。

这让我不禁思考,文化交流的力量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情感的共鸣。通过纪念这样的英烈,两岸同胞可以找到共同的精神支柱,从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青年的参与:未来的希望与使命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两岸关系的发展。

陈秋平院长特别提到,青年之间的心灵契合是两岸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基础。在福建这片热土上,不仅有老一辈台商的奋斗故事,更有新一代台青的创业梦想。

为了真实呈现台湾青年在闽发展情况,研究院联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推出了系列微纪录片《我家的两岸故事》。


这些故事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从台青的日常生活出发,展示他们在福建工作、扎根的真实经历。每一个故事都是两岸情缘的生动写照,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认识并扎根福建。

学术交流:思想的碰撞与升华

除了实地的文化活动,研究院也通过在线、线下讲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为两岸青年提供了思想碰撞的平台。“坊巷讲坛”便是其中之一,每两个月邀请两岸学者围绕闽台历史文化进行深入讨论。这些学术交流不仅拓宽了两岸青年的视野,也增进了彼此的认同。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研究院更注重与各界合作。近年来,他们与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台湾博物馆学会等机构联合举办了多个展览和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无疑加深了两岸的互相了解。

那么,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陈秋平院长建议,进一步加强闽台历史文化研究与交流,将有利于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增进文化认同,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研究院计划团结更多两岸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特别是助力台湾同胞增强对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和感情。


总的来说,通过文化交流,两岸同胞不仅能够加深彼此的了解与信任,还能从中找到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认同。

文化交流是一座桥梁,连通了两岸的心灵。通过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的不懈努力,这座桥梁变得更加坚固和宽广。

相信在未来,两岸同胞将继续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无论是转译《台湾通史》还是纪念郑成功,这些举措都不是简单的文化活动,而是增进两岸人民情感、促进心灵契合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不仅有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更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友情提示:欢迎您下方左侧一键分享至朋友圈,同时点击右侧【点赞】【在看】,获得更多好文推荐!

上海热线观察
点评台湾时事,分析台海形势,爆料国际热点秘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