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乐山市沙湾沫若剧院迎来了2024郭沫若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该奖项设立于1989年,是以乐山市人民政府名义颁发的全市文艺类唯一综合性奖项。本届郭沫若文学艺术奖共评选出25件获奖作品,这些作品从108件征集作品中脱颖而出,涵盖了文学、美术、书法、摄影、戏曲等多个艺术领域,充分展示了乐山市文艺创作的多样性与卓越水平。
2024郭沫若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现场
历史文化名人,既是一座城的名片,也是一座城的灵魂。作为郭沫若先生的故乡,沫若文化深深扎根在乐山这方文化沃土之中。如何以“名人”赓续一方文脉,从而造就一座充满文化魅力的“名城”,乐山在探索发展中,给出了答案。
软实力建设:从“奖项”到“文化象征”
1942年,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目睹“皖南事变”而义愤填膺的郭沫若先生,仅用10天时间提笔挥就了一部波澜壮阔的话剧——《屈原》,以楚国三闾大夫屈原跌宕起伏的命运映射现实世界的斗争,展现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激烈交锋,一经公演引发巨大轰动,极大地激发了全国民众的爱国热情与反抗精神。
舞剧《屈原》展演现场 图源/游昌学
2024郭沫若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现场,古琴悠扬,编钟鸣响,随着简牍缓缓展开,屈原傲然挺立的身影随之登场……这部充满了传奇色彩的经典巨制以舞剧形式登上舞台,又一次带领观众深入感受沫若文化的魅力。
舞剧《屈原》是2022年乐山为纪念郭沫若诞辰130周年而创作的作品,先后在沙湾沫若剧院、四川大剧院、重庆国泰艺术中心等地展演,曾获得第五届四川文华剧目奖。这部作品也获得了本届郭沫若文学艺术奖的艺术大奖。作为从乐山走出去的作品,舞剧《屈原》深深植根于沫若文化的底蕴,通过现代艺术形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舞剧《屈原》展演现场 图源/游昌学
“在舞剧创作之初,我们便思考着如何以多样的方式纪念郭沫若先生。最终,我们选择了舞蹈这一艺术形式,重现先生的传世之作,向经典致敬,传承沫若文化。”获奖作品舞剧《屈原》主创人员郑岷波表示,明年计划以舞剧《屈原》为依托进行全国巡演,通过巡演将这部经典剧目呈现给更多观众,同时弘扬乐山的沫若文化。
文化的力量,不仅仅体现在一座城市的建筑风貌与历史遗产,更深刻地体现在人们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上。正是这种认同,才使得郭沫若文学艺术奖不断吸引着文化名人和艺术工作者的关注。从一个地方性的文学艺术奖项,逐步成长为承载地域文化认同与精神内涵的象征,展现出乐山文化的“软实力”。从乐山走出去的“奖项”,也正在向更广阔的文化舞台延伸,成为地区文化和艺术价值的“重要符号”。
硬设施提升:从“地标”到“遗产活化”
走进位于乐山市沙湾区文豪路一座中式穿斗木结构古朴老宅,背负绥山、面向沫水,这里便是郭沫若先生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学习的故居,也是沫若文化传承的“根”。
郭沫若纪念馆 图源:郭星
自2006年“乐山郭沫若故居”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以来,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这里从过去单一的郭沫若故居,延展出了郭沫若纪念馆、沫若文化苑、沫若书法艺术馆等区域,并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了沫若文化的重要“地标”。
改造升级纪念馆内声、光、电等多媒体设备以及展柜、展板、展墙、休息区,新增投影数字沙盘、交互式触摸屏、透明全息屏、沉浸式空间等先进的展示系统,对故居闲置房间进行利用,增补史料和实物,新建主题展厅……今年9月,郭沫若故居景区启动了展陈及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通过硬件设施的更新与完善,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乐山文化的窗口,实现了由“看”郭沫若生平,到真正“走进”沫若文化的转变。
“昨天来到乐山,我参观了郭沫若故居景区,发现该景区运用了很多现代化展示手段,让展览形式变得丰富多样。同时,我也注意到这里精心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与照片。”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监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返程后,他会向他的学生们推荐乐山,让他们能利用寒暑假期间来这里进行游学,感受这位文学巨匠的生活轨迹与精神遗产。
郭沫若故居 图源:沙湾发布
作为一处历史名人故居,这里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播使命。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故居的保护与提升利用,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和“保存”,更通过“遗产活化”这一方式,让历史与当下、传统与现代之间形成了深刻的文化对话。
从“名人”到“名城”,提升本土特色文化影响力,是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命题。乐山在继承创新中持续弘扬沫若精神、赓续一方文脉,推动文化强市建设,通过软实力的建设、硬设施的提升,不断擦亮沫若文化“金字招牌”,为乐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来源:乐山发布
编辑:卢朗乐 马思思
审核:刘典峰
签发:张艺凡